疫情防控关键期,体温监测这样做才准确
疫情防控关键期,体温监测这样做才准确
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上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体温监测成为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准确的体温测量,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还能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无论是家庭日常健康监控还是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体温监测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温监测: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在疫情防控中,体温监测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筛查手段。发热往往是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通过快速识别发热人群,可以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正确测量体温:这些要点需谨记
目前常用的体温测量设备主要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接触式包括传统的水银体温计和医用电子体温计,非接触式则有红外耳温计、红外额温计等。在疫情防控中,红外额温计和红外筛检仪因使用方便、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
使用红外额温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环境温度:红外额温计的最佳使用环境为16~35℃,冬季室外温度较低时,应避免设备长时间暴露在外。
- 测量距离:探测头距离额头一般为3~5厘米。
- 测量位置:在人体额头正中央、眉心上方,并保持垂直。
- 避免遮挡:额头无毛发等遮挡物,无汗水。
如果遇到红外额温计数值不准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现场比对:
-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同时用玻璃体温计和红外额温计测量同一名健康人的体温,记下两者的差值。
- 若被筛查人员体温超过37.3℃,则需要用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的腋下测量值作为诊断的最终依据。
关注重点人群:儿童、老人需特别留意
儿童、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更易受气候变化影响,需重点关注。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都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户外作业人群如建筑工人、快递员等,也需加强防护。
对于儿童,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因为这种方法安全且不易引起交叉感染。老年人则需注意环境温度变化,避免因寒冷导致体温偏低而延误病情。
体温异常怎么办?这些措施要记牢
发现体温异常时,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低烧(37.3℃~38℃),可先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冷敷等,并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如果体温达到39℃以上,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体温监测只是疫情防控的一个环节,不能仅凭体温判断是否感染。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近期活动轨迹及接触史。
体温监测看似简单,却是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科学的体温监测和合理的防护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共同筑起健康安全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