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73岁香港患者打“飞的”来莞看病,DBS手术助其摆脱帕金森折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73岁香港患者打“飞的”来莞看病,DBS手术助其摆脱帕金森折磨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3175219_120046696

“一直困扰我的帕金森病,吃药多年已经没多大效果了,没想到手术后,手和脚都不抖了,还能摆脱轮椅可以自己走路了!”4月18日,来自香港的伍女士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进行开机和调控,开机后,伍女士激动地离开轮椅站了起来,绕着科室走了两圈。

这般简单的自主行走,伍女士盼了6年多。73岁的她是一名典型的帕金森患者,最开始出现手抖、全身无力、走路迟缓等症状,一直吃药治疗。发病初期吃药效果尚可,可近两年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药物的效果逐渐减弱,颤抖越发严重,双腿更像是用胶水粘在地上一样行走困难。

家属焦急的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伍女士不断调整药物却无济于事。症状持续加重,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直到1月底,她的女儿了解到广东医附属东莞一院的神经外科郝少才主任团队治疗帕金森病效果好,立马决定带着母亲前来寻找一线希望。

“患者的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之为‘冻结步态’,一般在帕金森病的中晚期才会出现。”郝少才说,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认为伍女士符合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手术指征。然而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她伴有脑萎缩,这会为手术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郝少才解析,DBS手术俗称“脑起搏器”植入术,这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先进的神经外科方法之一,也是神经外科领域一项前沿的微创治疗技术,它通过在患者脑内植入电极,通过电刺激调节异常的神经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因此DBS手术的特点,从技术上讲必须精准,我们要放到预设的靶点或者核团上,才能确保手术效果。

那么针对伍女士的情况,如何使得传统的刺激靶点有效?运动神经环路确保正常运行?如何在萎缩的大脑表现有效地避开血管保证手术安全?这些都是摆在郝少才团队面前的一个个难题。经过反复地询问病史、一遍又一遍地详细查体、多次回看术前评估视频和反复评估打分……整个团队最终为伍女士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3月25日,郝少才带领团队为伍女士如期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DBS手术。手术历时约4小时,双侧治疗电极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术后,伍女士生命体征平稳,无任何不适及功能影响。

4月18日,这一次是时隔一个月后脑起搏器“正式开机”。看着伍女士尝试着抬起手臂、自主站起、走路……一旁的家人难掩高兴与激动之情,这样的效果是他们这些年都不敢奢望的。

郝少才表示,广东医附属东莞一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理科、康复医学科及影像科等多学科进行强强联合,在对神经系统疾病探索和诊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医院医护团队将继续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精准诊疗的道路上造福更多患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