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公务员受睡眠障碍困扰,多地创新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五成公务员受睡眠障碍困扰,多地创新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公务员面临挑战不断增多,承受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危机在整个公务员群体中日益凸显。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公务员群体中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阳性率分别为10.40%、15.05%、51.93%。这一情况已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为公务员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广州模式:构建多层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作为超大城市,广州率先探索公职人员心理健康服务新模式。广州市干部和人才健康管理中心从2016年起开始探索服务模式,建立了心理健康评估、建档、咨询疏导、科普和大数据平台,主要服务干部群体及其家属,重点关注非疾病状态下的心理问题。
“我们发现,情绪问题、亲子关系以及工作压力是干部群体的三大主要问题。其中,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往往使孩子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出现厌学或情绪失控的情况。”广州市干部和人才健康管理中心心理科主任孙永红介绍道。
心理咨询室:打造公务员心灵港湾
在国家卫健委的推动下,各地纷纷建立公务员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公务员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这些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心理培训等服务,帮助公务员及时识别和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建立公务员心理健康咨询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为公务员提供一个安全、私密、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帮助他们及时识别和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祝卓宏表示。
创新服务:助力公务员心理健康提升
除了传统的心理咨询外,各地还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例如,某县推出“赋能解压•暖心护航”行动,通过构建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务阵地、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等多种措施,全面提升年轻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素养。此外,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团体活动和组建兴趣小队等形式,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激发斗志,促进身心健康。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公务员的工作效能,也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正如一位受益于心理健康服务的公务员所说:“通过心理咨询和团体活动,我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工作效率也有了明显提升。现在,我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展望未来:构建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尽管各地在公务员心理健康服务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社会心理服务部副主任曾筝指出,现阶段心理服务体系待改进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心理服务理念尚未普及,更多是从管理视角开展工作,而非从服务和治理的角度出发;不同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难以形成跨行业的合力;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培养周期较长,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面对这些挑战,专家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建立“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专群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综合防治机制。同时,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建设,分层分类为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提供心理健康专业培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将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打造一支心理健康、充满活力的公务员队伍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