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感冒高发季,省中医用针灸中药三天治愈二阳患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19: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感冒高发季,省中医用针灸中药三天治愈二阳患者

近期天气变化,各类感冒爆发,甲流、乙流、二阳等交织,打喷嚏、流鼻涕似乎是“标配”,也伴随咳嗽、发烧、头痛、嗓子疼等症状。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如何预防感冒?怎样快速识别感冒的中医证型,从而选择正确的中医疗法?

近日,广东省中医院(以下简称“省中医”)治疗了一位有基础疾病的二阳患者,通过针灸、中药迅速从二阳中康复,期间难受的症状较之前历次感冒的症状大大减轻。

针灸药理,中医防治康一体

针灸也可预防感冒

2024年1月11日(周四),因既往中风病史,该患者到省中医传统疗法科宁百乐医生处针灸,并反映晨起后出现喉咙痛等喉部不适症状。一般寒冷天气下,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压升高,如果稍不注意保暖,就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

经由宁百乐医生诊断,喉部不适,大便偏多、小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便进行针灸,该患者表示,施针后整个感冒过程喉部均很舒服,没有以前那么疼痛。

一诊治疗明细(针灸处方)

  1. 针刺:百会、印堂、人中、头维、引气归元、天枢、水道、气旁、内关、阳陵泉、三阴交、鱼腰;
  2. 精灸:风池、四神聪、完骨、翳风(重)、百劳、肺俞、风府至腰阳关每椎1穴、引气归元、肾俞、足三里、八髎、光明、涌泉各1壮;
    3.艾箱灸:腹部;
  3. 刺络:商阳、承山、肝俞、心俞双;
  4. 耳针:心、肝、脑交替。

宁医生结合病史,考虑该患者素体以脑病为主,又受新邪在肺。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先治肺病(喉部不适)。

应用针刺百会、印堂、头维、人中以及精灸四神聪、督脉、涌泉以安神定志,补益脑髓,改善睡眠,提升记忆力;针刺内关、三阴交行气疏肝,补肝脾肾;腹针、精灸调理中焦脾胃,通过脏腑背俞穴等调理气血升降,并配合耳针以安神止痛巩固疗效。所用为岭南司徒铃针灸流派中的“针刺背俞治痼疾”等系列思路,在治久病之时能缓喉中不适之急。

中药有效缓解不适

2024年1月13日(周六), 因既往脂溢性皮炎病史,患者到省中医皮肤科门诊廖列辉医生处复诊,并反映咳嗽、怕冷、发烧症状。

廖医生诊断,头皮面部起疹瘙痒多年,该患者平时肠胃差、易腹泻,怕冷乏力,喜热饮,胃纳可,睡眠欠佳。并脉诊双手,提示水饮为主,并有瘀血。

二诊治疗明细
龙骨25g(先煎),煅牡蛎25g(先煎),熟附子3g,茯苓15g,炙甘草15g,干姜5g,北沙参15g,日一剂,水煎服。

已经有所症状的患者,通过药方一剂后,咳嗽、怕冷、发烧症状基本缓解,头皮疹、痒一开始更严重,但服药第三天,症状消退。第二天,该患者感到全身无力并伴酸痛感,自测新冠抗原阳性。通过多休息、泡脚、喝姜葱水等自我疗法,让自体微微出汗,不适症状有所减轻。

廖医生参舌脉,方选茯苓四逆汤加减龙牡。茯苓四逆汤的病机主要是中虚不运、阳虚阳浮、水气弥漫。根据患者证候表现,诊断为:寒热错杂证,故予四逆汤打底振奋阳气。北沙参滋阴调和阴阳;茯苓伐水饮而使不上逆扰心,则神自安,加龙骨、牡蛎可增强安神之功;水利而脾自健。干姜温中化饮,附子补火助阳,干姜回阳通脉,甘草补中益气且调和诸药。本方有回阳救逆,潜阳护阴之效。

“针”真康复

2024年1月16日(周二),该患者在针灸门诊符文彬医生处就诊,再求巩固。符医生诊断,全身无力、酸痛感,舌淡红,苔白,脉细。以“一针二灸三巩固”进行阶梯治疗。

“一针”,考虑该患者身疼、痹症仍在,以百会、印堂、内关、阳陵泉配合任督脉之人中、廉泉等穴位通调经脉气血,与头维穴共奏醒脑开窍之功。以天枢通调大肠腑气,“引气归元”组合穴位以调养经脉气血。

该患者既往中风病史,“脑病者阳气不足……元气本于阳”,故“二灸”选督脉固护阳气为治本,精灸风池、百劳、完骨醒脑开窍,肺俞、胃俞、足三里、肾俞分别开宣肺气、调和胃气、温养肾气,并配合涌泉穴引“火”下行。十二原穴大接经技术予以治疗脏腑疾病,通调五脏六腑之气血,濡养周身。“三巩固”以刺络和耳针特色疗法配合调理脏腑功能。

三诊治疗明细

  1. 针刺:百会、印堂、头维、人中、廉泉、引气归元、天枢、内关、阳陵泉、照海;
  2. 精灸:风池、百劳、完骨、肺俞、风府至腰阳关、胃俞、引气归元、足三里、原穴接经、涌泉各穴灸1 壮;
  3. 刺络:承山、心俞双;
  4. 耳针:心、胃、脑交替。

经过针灸后,患者表示有一种“打车去针灸”,“坐地铁回家”的神奇感觉。

有医说医,中医不是慢郎中

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后,可能存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精神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后遗症状,如躯体疼痛、乏力、喉中不适等[1-2]。现有研究发现,及时有效的中西医康复治疗可改善新冠肺炎后遗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不同并发症可采用中药汤剂、中药贴敷、针灸推拿、刮痧与拔罐、中医功法锻炼等方法,疗效理想[3]。

在平时的预防、保健中,中医药一直拥有“话语权”。经由学者总结,中医药在痛症(如肌肉、骨骼的疾病)、神经系统(如中风、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消化系统(如非器质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各系统疾病中均有理想疗效与临床优势[4-5]。

本次分享的三次诊疗均有理论可依,以示针灸药理皆有道理。然中医理论关联了疾病的起始、进展、变化,以“辨证”贯穿始终,若非背靠医学,其效应反不理想。不论感冒起症,或正感冒、发烧、咳嗽,中医诊疗能让感冒好得更快。若有需要,可至正规医院就医。

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能够抵御外邪,如果身体受到寒冷侵袭,就会导致阳气受损,从而容易感染疾病。在冬季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背部和脚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

如何正确保暖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脉走向是从手到头,足三阳经脉走向是从头到足,头部是六阳脉汇聚之处,也是阳气容易散发的部位。

如果不注意保暖头部,血管遇冷收缩,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中风,因此保暖必须从头开始。

选择厚度合适的帽子

冬天要戴保暖性能良好的帽子,以能盖住耳朵、前额为宜,既不要太紧也不要太宽,同时系一条围巾或戴围脖,如果忘带帽子,在路过风口时建议用手护头。

洗头水温控制好

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35℃以上,洗后应立即用电吹风吹干,切忌在头发湿的情况下迎风而走。

多梳头

冬季的早晨梳头时,多梳几次头,使头皮微热,这样可以使头部经络气血畅通。

参考文献:

[1]李仪丙,彭茂菡,吴帮启等.针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22,41(12):1228-1233.
[2]黄振峰,陈卫衡,李绪贵等.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预后及后遗症影响的单中心双向队列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1):5158-5162.
[3]朱津丽,张硕,秦云普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及中西医康复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2021,62(24):2198-2203.
[4]刘炜宏,陈超,王芳等.关于针灸优势病种的思考[J].科技导报,2019,37(15):55-62.
[5]李希贤,徐彦龙.现代针灸疾病谱的研究现状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23,42(06):653-657.

本文小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医在治疗感冒方面的经验和方法,通过一个具体病例展示了针灸和中药在治疗感冒中的应用。文章还介绍了中医预防感冒的方法,如保暖头部等。文章内容专业且详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