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零碳改造:环保实践案例分享
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零碳改造:环保实践案例分享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零碳改造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原为一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办公楼。2021年,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经过全面绿色改造,成功转型为一座零碳运行的现代化建筑,成为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示范项目。
保留风貌,实现零碳
改造项目在充分尊重原有建筑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技术。通过更换高性能门窗、幕墙,提升供暖、空调、热水设备能效等措施,显著降低了建筑的自身能耗。同时,采用屋顶附加式、一体化水平铺设等方式,安装发电特性好、透光度高的碲化镉薄膜光伏幕墙,实现了建筑能源的自给自足。
智能管控,能源自平衡
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光伏发电与建筑用电基本同频、同步,光伏消纳比例高,多余发电供给园区。实测建筑光伏系统全年碳减排量192吨,基本实现能源全年自平衡。智能化的楼宇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建筑能耗和环境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智能调控,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经济效益显著
改造后的建筑不仅实现了环保目标,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测全年碳排放量为189吨,较改造前减少15%左右。每年可节约电费22万元,投资回收期仅为6.5年,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收益。
政策支持,示范引领
该项目的实施积极响应了国家和北京市关于城市更新和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要求。2024年,北京市发布《城市更新实施单元划定工作指引(试行)》,强调以首善标准推进城市更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存量空间资源高效利用。该项目作为建筑光伏零碳改造的示范工程,为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对碳排放的关注日益增加,零碳建筑改造已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零碳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示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技术可行性,也为其他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零碳建筑将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城市生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