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广东禁烟:23天销毁鸦片237万斤
林则徐广东禁烟:23天销毁鸦片237万斤
1839年6月3日,广东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男女老幼、士绅百姓,人们相互召唤着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一场震惊中外的历史壮举。钦差大臣林则徐站在高处,指挥着夫役们在销烟池中撒下盐巴,把过秤的鸦片切成四小瓣后抛入池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浸化,再把烧透了的石灰倒下去,用铁锄、木耙反复翻戳。一池销毁完毕即打开涵洞,冲刷入海。另一池又开始浸化。整个销烟过程历时23天,一共销毁鸦片19179箱和2119袋,实重2376254斤。这场壮举不仅沉重打击了英国等国的鸦片贩子,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绝毒品的决心与勇气。
林则徐,这位出生于福建侯官的清朝官员,以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禁烟决心,成为了这场历史壮举的领导者。他20岁中举人,27岁中进士,曾在多个省份担任要职,包括浙江杭嘉湖道、江苏按察使等,以清廉和能干著称。早在江苏任按察使时,他就开始关注鸦片问题,严厉打击烟贩,整顿社会风气。1838年,他向道光皇帝上奏提出禁烟方案,并在湖广实施禁烟行动,收缴烟土近五万两,烟枪一万多支。
面对日益严重的鸦片问题,林则徐深感忧虑。他指出,鸦片不仅使得军队战斗力下降,更导致国家财政空虚,危及国家安全。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即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和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合作,开始了禁烟工作。他制定并颁布了《禁烟章程十条》,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者一千六百多人,并从这些人手中收缴烟土、烟膏46万两,烟枪四万余支。为了敦促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曾下令停止中英贸易,并派兵严守商馆,断绝商馆与澳门的交通,撤退中国在商馆中的雇员,迫使英国鸦片商贩同意缴烟。
在销烟过程中,林则徐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决心。他采用“海水浸化法”销毁鸦片,避免了直接焚烧带来的污染和危害。这一创新方法不仅有效地销毁了鸦片,还防止了烟膏的残留,展现了林则徐在科学和环保方面的远见。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帝国主义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遏制了鸦片泛滥,维护了民族尊严,还唤醒了民众的爱国意识。这一壮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展现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然而,这场正义之举也引发了英国的强烈反对,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面对英国的军事压力和威胁,道光帝选择了妥协与自保,将林则徐革职,并责令其前往浙江镇海任职。1841年6月,道光帝又以莫须有罪名,将林则徐革去官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在新疆期间,虽然以罪员身份贬逐,但仍然关心民生,参与开渠工作,与当地官员保持良好关系。1845年,他奉旨陪同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全庆到南疆勘察,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林则徐的禁烟壮举和后续遭遇,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段令人震撼的历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