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月楼:四百年苏帮菜的传承与创新
得月楼:四百年苏帮菜的传承与创新
“七里长堤列画屏,楼台隐约柳条青……我来常作山公醉,一卧垆头未肯醒。”这是明代戏曲作家张凤翼笔下的得月楼,一座承载着四百多年历史沧桑的美食殿堂。作为苏州的百年老字号,得月楼不仅以其精湛的烹饪技艺闻名遐迩,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成为苏帮菜的杰出代表。
历史传承:四百年的美食传奇
得月楼的传奇始于明代嘉靖年间。这座始建于虎丘半塘野芳浜口的园林式酒楼,原为盛苹州太守所筑,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得月楼的名字,源自唐代诗人王建的诗句“月似圆珠珠倒影,坑如缺镜镜低悬”,寓意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诗意境界。
得月楼的声誉在清代达到巅峰。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多次光临此楼,品尝其招牌菜松鼠鳜鱼后,龙颜大悦,御赐“天下第一食府”的美誉。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得月楼在美食界的显赫地位,更使其成为苏州饮食文化的重要象征。
得月楼的历史不仅是一部美食传奇,更是一部文化传承的史诗。1963年,由谢添执导的电影《满意不满意》在此拍摄,得月楼的美食与美景首次登上银幕,惊艳全国。20年后,电影《小小得月楼》再次以得月楼为背景,将这份美食文化传承延续至新一代观众。
经典菜品:舌尖上的苏帮菜
得月楼的招牌菜松鼠鳜鱼,是苏帮菜中的经典之作。这道菜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需将鳜鱼去骨、改刀,炸至金黄酥脆,再浇上酸甜可口的酱汁。成菜形似松鼠,外酥里嫩,酸甜适口,令人回味无穷。松鼠鳜鱼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得月楼烹饪技艺的集大成者,展现了苏帮菜的精湛工艺。
除了松鼠鳜鱼,得月楼的清炒虾仁、响油鳝糊等经典菜品同样令人称绝。清炒虾仁选料讲究,虾仁鲜嫩爽滑,口感细腻;响油鳝糊则以独特的烹制手法,将鳝鱼的鲜美发挥到极致。这些经典菜品,不仅是得月楼的镇店之宝,更是苏帮菜的瑰宝,展现了江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创新发展: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得月楼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得月楼推出了糖粥、饭卷、拌面等即食产品,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这些创新产品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更注重健康与便捷,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得月楼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菜品上,更体现在经营理念上。在林冏的带领下,得月楼坚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理念,将传统烹饪技艺与现代餐饮管理相结合。得月楼还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与上海罗森等便利店合作,每月销售额达145万元,让得月楼的美食走进千家万户。
得月楼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湛的烹饪技艺,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作为苏州饮食文化的代表,得月楼以其独特的美食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在这里,每一口都是苏帮菜的经典传承,每一味都能让人回味无穷。得月楼,这座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美食殿堂,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