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四大网络陷阱,保障孩子假期上网安全
警惕四大网络陷阱,保障孩子假期上网安全
春节寒假期间,孩子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游戏等活动,体验多彩的假期生活。然而,我们也要警惕网络诈骗、网络欺凌和网络沉迷等风险!为了帮助孩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技能,学会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保障假期上网安全,家长们请务必与孩子一起阅读这份网络安全知识手册!
一、预防网络沉迷
对孩子们来说,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既是学习工具,也是娱乐伴侣,但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会造成多方面危害,例如影响学习、身体健康、亲子关系等,因此,为防止孩子沉迷于网络,请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青少年科学上网的榜样,放下手机,多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正确引导,避免“一刀切”
互联网是孩子学习、社交、娱乐的窗口,建议家长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避免“一刀切”。明确目的,约定时间
家长要明确孩子的上网目的,与其约定好上网时长,让孩子有规划地上网,不将网络当做一种精神寄托。发展其他兴趣爱好
激发孩子潜力,帮助孩子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了解孩子内心想法
家长应避免给青少年过多的压力,注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多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成就感。
二、防范网络电信诈骗
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请各位家长和孩子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未知链接不点击
不随意点击短信、邮件中的不明链接;不随意连接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热点;不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或其它形式的动态密码。陌生来电不轻信
不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信息,特别是未经证实的消息和信息,不随意拨打陌生人的电话,对于要求转账的电话始终保持警惕。个人信息不透露
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尽量减少个人信息、照片、视频在网络平台的泄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遇熟人借款等情形,尽量通过多种方式(如主动拨打电话等)确认对方是否为本人,建议将转账汇款到账时间设定为“24小时到账”,以预留处理时间。
三、警惕网络充值打赏
近年来,孩子大额充值游戏打赏主播的事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容易沉迷网络进行不理性消费,需要家长进行监管和引导:
保管好支付密码
家长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轻易告诉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给支付类APP设置应用锁,取消免密支付等便捷支付方式,并定期查看账户信息等,杜绝孩子随意转账和乱消费行为,避免财产损失。开启青少年模式
充分利用平台设置进行防范。不少视频和游戏平台都开设了“青少年守护模式”,家长开启该模式后,未成年人的观看时长、观看时段都会受到限制,也无法进行充值、打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
家长要不定时对孩子使用手机情况进行监管,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感受真实,明白得之不易的艰辛。
四、拒绝网络欺凌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交模式的创新,网络欺凌已逐步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避免孩子遭受网络欺凌,请家长教育孩子:
- 加强防范意识,增强隐私保护,不随意在网络上上传个人信息。
- 警惕网络交友,不随意加陌生人的联系方式,更不与网友私下见面。
- 发表网络言论时,应做到不攻击、不侮辱、不诽谤他人,不曝光他人的隐私,不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
- 若发现自己遭受网络欺凌,应保持冷静,及时向父母或老师寻求帮助。
让我们在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关注网络安全,让快乐与安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