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发布寒假安全指南:学生网络安全问题需警惕
央视发布寒假安全指南:学生网络安全问题需警惕
随着寒假的到来,学生们终于可以享受期待已久的假期时光。然而,在尽情享受假期的同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近日,央视一套发布了2025年寒假学生安全指南,其中特别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既快乐又安全的寒假。
网络诈骗盯上未成年人,这些套路要当心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未成年人成为不法分子的重要目标。他们利用未成年人防范意识薄弱、好奇心强等特点,设计了各种诈骗陷阱。以下是几个真实的案例:
10岁的小明在玩手机时,有人通过快手发信息说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结果小明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先后向对方扫码付款3887元。
11岁的小李在网上搜索喜欢的明星,并添加了所谓的“明星助理”。对方以需要转账为由,诱导小李通过其舅妈的云闪付转账,最终被骗走33035元。
15岁的小郑想卖自己的游戏账号,结果被诈骗分子以需要缴纳违约金等理由,先后骗取8000元。
这些案例让人触目惊心,也揭示了未成年人容易遭遇的几种诈骗手法:
免费皮肤诈骗:以免费赠送游戏装备为诱饵,诱导未成年人支付所谓的“激活费”“认证费”。
红包返利诈骗:通过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以高额返利为诱饵,诱骗未成年人转账。
解除防沉迷诈骗:声称可以破解游戏防沉迷系统,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操作。
明星粉丝诈骗:以加入明星粉丝群为由,进一步实施诈骗。
如何防范网络诈骗?这些要点要记牢
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防不胜防,但并非无计可施。教育部在寒假安全提示中,专门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提高警惕:不轻信任何“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特别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要格外警惕。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住址等。
合理使用网络:控制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游戏,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加强沟通:遇到涉及金钱往来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告知父母,不要擅自做决定。
学习反诈知识:通过学校、家庭等渠道,学习更多反诈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家长应该如何做?
家长在孩子网络安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建议:
加强监管:合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了解孩子的上网内容。
保护支付安全: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密码,避免孩子轻易进行转账操作。
开展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观看反诈视频等方式,增强孩子的防范意识。
建立信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孩子遇到问题时愿意向家长求助。
以身作则:家长自己也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成为孩子的榜样。
寒假是孩子们放松和充电的黄金时期,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假期环境。记住,网络安全无小事,防范诈骗,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