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易癌变,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做肠镜
肠息肉易癌变,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做肠镜
肠道息肉是常见的肠道疾病,虽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其潜在癌变风险不容小觑。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结肠癌源于息肉。因此,了解肠道息肉的表现和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筛查的重要性
在癌变前发现息肉,筛查至关重要。这些检查还有助于发现早期的结直肠癌,此时您有很大的康复希望。筛查方法包括:
结肠镜检查:将一根带灯和摄像头的小管插入直肠,检查结肠的情况。如果发现息肉,医务人员可能会立即将其摘除或采集组织样本进行化验分析。
仿真结肠镜检查:一种使用CT扫描查看结肠的检查。仿真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一样,需要做肠道准备。如果扫描期间发现息肉,您需要为结肠镜检查再次做肠道准备,以检查并切除息肉。
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一样,这项检查也插入带灯和摄像头的小管,但只检查结肠的后三分之一段(乙状结肠)。这项筛查看不见大部分结肠,因此可能无法发现某些息肉和癌症。
基于粪便的检测:这种检测检查粪便中是否存在血液或评估粪便 DNA,寻找证据,判断存在结肠息肉或癌症。如果粪便检测结果为阳性,您需要尽快进行结肠镜检查。
妙佑医疗国际专家Kisiel医生强调,5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积极参与肠道息肉筛查。他指出,癌前息肉极其常见,在所有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可能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人会有癌前息肉。虽然有息肉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得癌症,但常规筛查对于预防结直肠癌至关重要。
治疗方案详解
医务人员可能会切除肠道检查中发现的所有息肉。切除的方式包括:
息肉切除术:在息肉较小的早期阶段,可以将一根带刀片的管子置入直肠来切除有癌变的息肉。
微创手术:如果息肉体积过大或者无法在筛查时安全切除,通常需要手术切除,届时需将一个名为腹腔镜的器械插入腹部,以切除肠道的癌变部分。
全直肠结肠切除术:如果您患有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例如FAP),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结肠和直肠。这种手术可以防止出现危及生命的癌症。
与其他息肉病相比,有些结肠息肉更容易癌变。分析组织样本的医务人员将在显微镜下观察您的息肉组织,以判断是否可能为癌性。
随访管理
如果您有腺瘤性息肉或锯齿状息肉,您患结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风险水平取决于已切除的腺瘤性息肉的大小、数量和特征。您还需接受后续息肉筛查。医务人员可能会建议您进行结肠镜检查:
如果您只有一个或两个小腺瘤,则在 5-10 年内接受检查。
如果您有三个或四个腺瘤,则在 3-5 年内接受检查。
如果您有 5-10 个腺瘤、腺瘤大于 10 毫米,或您的腺瘤为特定类型,则在 3 年内接受检查。
如果您有多个腺瘤、一个非常大的腺瘤或者一个必须分段切除的腺瘤,则在 6 个月内接受检查。
专家建议与预防
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汪志兵提醒,部分肠息肉若干年后是有可能癌变,最终发展为肠癌的,所以发现了肠息肉不仅要尽快切除(特别是对于有肠癌家族史的人),术后更要定期肠镜检查,以防肠息肉悄悄复发、癌变。
由于40岁以后是肠息肉和肠癌的发病高发期,汪志兵建议去医院做肠镜检查,及早发现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定期接受防癌体检、筛查癌症,能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展到中晚期癌症。这是因为结直肠癌是预防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一是因为出现癌前病变即肠息肉时,一般需要5~10年才能发展为癌症;二是因为临床上痔疮和直肠癌有很多相似的症状,治疗痔疮时医生“顺便”可筛查,而结肠镜检查能及时发现息肉和肠癌。
需要提醒的是,有肠息肉的患者,并不是切掉息肉就万事大吉,必须坚持随访。约1/3的肠息肉是多发性的,在原部位摘除息肉后,别的部位还可能长出新的息肉,因此肠息肉的复发是无法预防的。曾经有过结肠息肉病史者都应该遵医嘱复查,争取早期发现病变。
息肉易复发,术后一年要复查。那么,结肠息肉为何易复发,汪志兵解释说,结肠息肉复发最主要的因素是基因,这是难以避免的。其次,生活习惯,这是唯一可以控制的因素。比如高蛋白、高脂的饮食,可以调整成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抽烟、喝酒可以戒掉。由于基因和环境影响无法预防,因此肠镜检查尤为重要。如果检查发现有肠道息肉,把息肉给切除掉了之后,必须每年复查肠镜。如果是一年后做肠镜复查没有发现息肉,并且家里亲人没有胃肠道肿瘤的患者的话,可以三年之后再做一次肠镜来复查,这都是早发现早治疗肠息肉的最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