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权威型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三类错误理念要避免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23: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权威型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三类错误理念要避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为孩子打好根基的负责人。家庭的教育理念将决定父母能否将孩子带领上一条健康正常的道路,错误的家庭理念永远不会打造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几种常见的家庭教育理念

权威型

家长用肯定、积极、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同时用较高的标准要求孩子,让他们努力达到要求。此教育方式下,儿童独立性、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例如:孩子闯祸后及时纠正其错误认知,并耐心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多加鼓励其往正确的方向上走。

专制型

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命令,对孩子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严厉的惩罚,很少考虑孩子的要求与意愿。此教育方式下,学前儿童常焦虑、退缩和不快乐,同伴交往遇到挫折时,易产生敌对反应;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较差。

例如:孩子闯祸后对其进行严厉的辱骂或殴打,不进行任何思想教育只一味责罚试图让其自我反省,言语或行为威胁孩子不准再违背自己的命令。

放纵型

父母纵容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分对错的宠溺孩子,对规则基本上视而不见,很少发怒训斥孩子。此教育方式下,孩子易不成熟,有较强的冲动性与攻击性,缺乏责任感,合作性差,很少为别人考虑。

例如:孩子闯祸后不进行思想教育也不进行严厉惩罚,无论什么后果父母都无条件承担,更有甚至颠倒黑白维护已经走上歪路的孩子。

忽视型

家长对孩子缺乏关注,厌烦,不愿理睬。孩子感受到的亲情关系比较淡漠,亲子关系互动较少。此教育方式下,孩子易具有较强攻击性,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青少年时期可能出现不良行为问题。

例如:孩子闯祸后对其视而不见,既不纠正也不兜底,将孩子置身事外,不与孩子进行交流,见到孩子觉得厌烦。

权威型家庭是家长应当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最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身心及各方面能力的教育理念。专制型家庭、放纵型家庭、忽视型家庭是家长应极力避免的家庭理念。其中专制型家庭极易培养出叛逆心理、心理极度扭曲的孩子,完全超出范围的负责即为掌控,将孩子当作没有感情的物体对待完全违背人之常情;放纵型家庭极易培养出违反法律、校园暴力的孩子,对孩子过度的纵容使得孩子内心过于自负,将自己看作世界上最强大的人,一旦有人不如其心意就会进行暴力行为;忽视型家庭极易培养出情感淡漠或情感极强两种极端的孩子,前者对什么事都表现的无所谓,哪怕死亡也不会让其感到害怕,后者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是严重缺爱的表现,希望获得所有人的视线。

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将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对待
    以专制型为代表的家长往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和人生强加于孩子身上,以为孩子好的借口满足自己贪婪的私心。每个人自出生起,先是个体自己,再是向四周延申的交际网与亲情线,只有将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才能客观的对其进行教育而不会迁怒。

  2. 将选择权交给孩子
    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许多家长在日后容易对孩子的存在进行抱怨或迁怒,但从未思考过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正是自己。而许多家长因为自己给予孩子生存的机会就将其看成是对孩子的恩惠,要求孩子无条件满足自己的需要,‘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你就要听我的’,这种看似幼稚可笑的想法却几乎遍布每位家长的思想,丧失选择权的只配成为傀儡而不能称作为人,这样的孩子在未来几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办事的能力,没有让自己存活的方法。

  3.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不分青红皂白是大多家长的一贯作风,不问原因不问理由,在孩子试图解释的时候一句辱骂将其驳斥,这样的教育会使孩子在日后愈发不在意任何人的想法,对父母疏远,避免与父母进行交谈,缺失发言权的孩子容易产生报复心理。

  1. 给予孩子基本尊重
    对孩子所感兴趣的事物或喜欢的物品进行贬低与打压是一种自我的表现,家长认为自己所喜欢的才是值得的,自己感兴趣的才是应该的,这样的家长容易培养出同样自大的孩子。

  2. 维护孩子的尊严
    在外人面前开孩子的玩笑或把孩子的糗事当作笑话讲给与孩子并不熟悉的人听是践踏孩子尊严最直接的方式,青少年期的孩子正是自尊心强的时候,这时候伤害其自尊心容易遭到长久的记恨。

  3. 坚决抵制家庭暴力
    拿孩子出气是无能家长常见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伤害孩子身心双重健康,将未成年人保护法视为空气,在男性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家长本人树立正确三观是有教养资本得前提。

结语

有人生长在阳光下,有人浸没于黑暗中,他们都会长大,都会成人,他们或许成为闪闪发光的自己,或许成为阴暗角落的蛀虫,这一切的结果,究其根本取决于在年少时受到了怎样的教育。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