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墙镇的乡村振兴黑科技:无人农场和智能方舱如何改变传统农业?
遥墙镇的乡村振兴黑科技:无人农场和智能方舱如何改变传统农业?
在济南市高新区北部,一个以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在上演。遥墙镇,这个曾经的纯农业街道,如今正插上科技的翅膀,以无人农场和智能方舱食用菌种植等前沿技术,引领农业现代化转型。
全市首个无人农场落地,精准化种植开启新篇章
今年1月,济南市首个无人农场项目在遥墙街道张家圈村签约落地。这个占地22公顷的无人农场,涉及134户村民,将为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无人农场采用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自动化。4月底,这里完成了春玉米的播种,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运营阶段。无人农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种植方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更重要的是,无人农场将发展订单农业,打造农业品牌,延伸产业链。这种模式不仅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还能为周边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
智能方舱食用菌种植,小空间里的大产业
在赵合村,一种新型的智能方舱正在改变传统食用菌种植方式。这种占地仅30平方米的方舱,通过5G+技术,配置温湿度传感器和调节装置,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精准控制。
每个方舱投资20万元,虽然空间不大,但科技含量十足。它能实现四季连续生产,首批试点种植的微型菇已经获得丰收。按照目前的产量和收购价格计算,每个方舱年收入可达5万元。
赵合村计划建设10个这样的方舱,预计到年底能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真正实现了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目标。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
遥墙镇的乡村振兴之路,离不开党建引领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街道确立了“1355”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媒,深入推进“千企兴千村”行动,搭建起全方位的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平台。
赵合村的和美乡村建设就是一个生动案例。项目包括基础设施改造、特色产业打造和精神文明创建三个方面。在济南市农科院的支持下,赵合村不仅发展了食用菌方舱项目,还计划种植遥墙传统特色莲藕,逐步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和研学观光,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2024年,遥墙街道将高标准建设和美赵合村,争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未来,这里将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典范。
以科技为翼,展乡村振兴新画卷
遥墙镇的乡村振兴实践,是济南市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引进科研种植项目、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这里正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的华丽转身。
下一步,遥墙镇将继续推进“遥墙莲藕”“黄河秋月梨”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运作,提高产品美誉度和增收力度。同时,还将挖掘沿黄文旅元素,丰富黄河大集内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特色。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遥墙镇正从一个纯农业街道,蝶变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地。这里的故事,不仅关乎科技与农业的融合,更是一曲乡村振兴的时代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