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毓秀夫子与《弟子规》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05: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毓秀夫子与《弟子规》

李毓秀夫子(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是康熙雍正年间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他出生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于雍正七年(1729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去世。

《旭华堂文集》中收录的《例监李子潜先生墓志铭》记载:“绛之子潜先生,姓李名毓秀,是敝冰壑先生的得意门生。冰壑先生曾说,在我的学生中,没有谁能像子潜这样沉稳刻苦,将来能够继承师道、不辱师门的,只有他一人。冰壑先生的学问精研四书,尤其在《学庸》上下功夫,他认为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达到圣人的境界,下学上达,是学者应该全心投入的……先生性情淳厚,对师友伦纪的遵守,堪称世人的楷模。先生生于顺治丁亥年十一月十七日,卒于雍正巳酉年八月二十四日,享年八十三岁。”

李毓秀夫子一生精研《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创办了敦复斋,致力于教育事业,吸引了众多求学者。据《光绪直隶绛州志》记载:“晚年在敦复斋讲授《易经》,听讲者众多,门外鞋子满地。”

李毓秀夫子撰写的《训蒙文》,内容主要从《论语》《孟子》《礼记》等经典以及传统家规、童蒙养正读本中摘录归纳,汇编而成。虽然全书没有新的创见,但这符合古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态度。后来,经过贾存仁夫子改编,更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作为总纲领,先以总叙点明全文重点,然后分为七篇,分别阐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教育子弟养成良好行为、传承家风家训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内容浅显易懂,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便于诵读记忆。它不仅在清代是蒙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教材,而且在私塾、学堂、祠堂、茶楼、市井等场所广泛流传,被誉为“便于诵读讲解而皆切于实用”的“开蒙养正之最上乘”。据清人周保璋在《童蒙记诵编》中记载:“近李氏《弟子规》盛行,而此书几废。”这里提到的“此书”指的是《三字经》,由此可见《弟子规》在当时的盛行程度。

《弟子规》中的句子来源于各种经典,以顺应儿童天性的行为规范为基础,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完整地表达了经典中的经句。全文仅三百六十句,易于读诵,便于落实,不仅是童蒙养正的课本,也是成年人重温基本礼仪的好读本。这本看似不起眼的《弟子规》辗转翻印,流传南北,成为妇孺皆知、历久弥新的修身读本。即使在今天,只要与时俱进,应时权变,它仍然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