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鹰执导《兰陵王》:面具背后的灵魂救赎
王晓鹰执导《兰陵王》:面具背后的灵魂救赎
王晓鹰导演的话剧《兰陵王》正在中国国家话剧院热演,该剧以北齐名将兰陵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通过现代戏剧手法,深刻探讨了“灵魂与面具”的主题。编剧罗怀臻创造性地发展了全新情节,演员张皓越精彩演绎了兰陵王从柔弱王子到英勇将军的心路历程。这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审美精神的作品,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深思。
从“意象”抵达“意境”
该剧以面具为中心意象,体现出强烈的戏剧冲突。全剧分为四幕:第一幕,兰陵王佩戴女人面具,化身“可人儿”,拼命讨齐主欢喜,以苟活;第二幕,齐后令兰陵王戴上了使他成为英雄也化身恶魔的大面具;第三幕,兰陵王佩戴大面具赢得战争,完成复仇;第四幕,齐后牺牲自己,打碎大面具,使兰陵王告别迷途,回归本心自我。四幕采用了迫害、复仇和救赎的三段式结构——第一幕是迫害,第二、三幕是复仇,第四幕是救赎。作为话剧中心意象的面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剧中矛盾皆由面具引发,并指向面具。剧作也在围绕面具产生的对立与交织的人物关系中,确立起全局结构、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
在《兰陵王》的表意体系中,表层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背后是对“面具”意象的塑造。剧中,编导王晓鹰借助具有丰厚意涵的艺术元素,引导观众通过作品塑造的“意象”形成“意境”。
话剧通过视听形象呈现,不能直接诉诸观念,因此只能塑造“意象”,而“意境”的实现则由观众完成。该剧借用历史上兰陵王“貌柔心壮”的形象和戴着面具英勇作战的行为,在展现他的悲剧命运的同时,借鉴文艺经典作品,为巨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蕴空间。如话剧的三段结构中,迫害和复仇的段落令人想到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因爱牺牲而实现救赎的模式令人想到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齐王、齐后、兰陵王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叙述则令人想到电影《罗生门》。经典文艺作品的力量推动着观众的思考,话剧塑造的“意象”在观众各自的思考与理解中生发出不同的指向,“意境”的实现便具有了可能性。
罗怀臻善用戏剧的形式表达现代人对存在和艺术问题的思考。这体现在话剧《兰陵王》的“旧瓶装新酒”上:观众面对齐后与兰陵王的误解时,获得的是用爱化解误会的启示;面对戴着不同面具的兰陵王,看到兰陵王分裂、痛苦时,则在心中产生了怎样才是真实的自己的拷问。当接受者从作品中获得了与创作者相通相合的哲理性的思考,创作者从接受者的反馈中获得了对人生存在的新的认知,二者便完成了“意”的交流。当观众从《兰陵王》中得到远远超出灵魂与面具关系的感受与理解,把这些体悟浸润到生活并逐渐改变人生态度、提升人生境界时,作品的“意境”就实现了。
《兰陵王》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审美精神,所蕴含的关于人性、本心和命运的思考与探讨,打破时空限制,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哲理思考,并反思如何在复杂的生活中保持自我与本心,创作者的“意象”成功转化为观众的“意境”。
“面具与灵魂的对话”收获热烈反响
该剧于11月6日-10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连演五场,用“灵魂与面具”的现代寓言故事,为观众带来对于人性、对于命运的深刻思考!许多观众在散场时纷纷感慨:“有种史诗级的震撼感”“我很喜欢里面的伶人和傩戏,很有特色”“再重的仇恨最终都需要用爱来化解,结尾看的我不自觉就哭了”……社交平台上也涌现大量观后感,观众们分享着对这部作品的感触与喜爱。
王晓鹰导演提到《兰陵王》所代表的“面具”文化。他认为,兰陵王的故事揭示了“面具”所带来的生存方式与自我挣扎的两难。面具不仅是遮掩真实的工具,更是人们面对社会和生活的武器。兰陵王因战场上的威严面具获得荣耀,但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内心的纯真。“面具赋予了角色力量,也带来了深层次的风险,它不仅让兰陵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也让他逐渐失去自我。”
通过这一主题,观众能够从角色的遭遇中反思自身,理解生活中隐藏的复杂性。这种“面具”与“灵魂”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当代人面临的真实挑战,导演希望观众能透过兰陵王的经历,反思在复杂生活中如何保持自我。
结合传统元素,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
王晓鹰导演一贯的创作哲学是“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他强调,话剧创作不应仅仅局限于讲故事或按照现实逻辑组织舞台表达,而应深入挖掘戏剧故事和人物中更深刻、更复杂、更强烈的情感和哲理,并以一种诗意化的舞台呈现方式来表达。
导演表示,在创作《兰陵王》时,他特别关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包括傩戏、贵州地戏、以及更古老的踏歌等舞台表达方式,在舞台上营造出具有震撼力的视觉效果。“这种充满诗意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观众在层层情境中,与角色的挣扎与思索产生共鸣。”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舞台的视觉效果,更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哲理思考。
推动文化交流,展示中国面貌
自2017年首演以来,《兰陵王》不仅于北京、上海、河南等国内多地巡演,还是各大国际戏剧节的常客。该剧曾参与“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日本利贺“国际剧协奥林匹克戏剧节”,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莫斯科“契诃夫戏剧节”、埃及“开罗国际当代实验戏剧节”、希腊“中希国际戏剧节”,通过优质的演出,推动中西艺术文化的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优秀文艺作品面貌。
《兰陵王》通过融合大量中华优秀传统元素,用现代化的舞台设计和表演手法为古老的传说赋予新的生命力。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与现代艺术手法的结合,还具备着极高的国际传播潜力。剧中所蕴含的人性思考与探讨因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不同文化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中国哲理的普世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