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从南大到伯克利的学术传奇
张翔:从南大到伯克利的学术传奇
张翔,这位从南京大学走出来的科学家,如今已成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特级教授、美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并于2018年担任香港大学校长。他的学术成就令人瞩目,2010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的研究领域涵盖纳米科学技术、材料物理等前沿领域,特别是在光学超材料和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从南京大学到伯克利:学霸的进阶之路
张翔的学术之旅始于南京大学。1985年,他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随后在该校继续深造,于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张翔赴美国留学,选择了世界顶尖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伯克利毕业,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科研路上的里程碑
张翔的研究生涯充满了突破和创新。他设计了银铝氧化物亚波长结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制备出具有光学负折射系数的三维材料,这一发现结束了科学界关于负折射材料是否可能实现的长期争论。他还将光的负折射原理推广到声学领域,首次实现了具有负弹性模量的声学超构材料和器件,开创了声波调控的新方法。此外,他主持研制的隐形材料技术被《时代》杂志评为2008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发明的世界最小纳米激光器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
学术成就与荣誉
张翔已在包括Science、Nature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世界顶级期刊发表文章180余篇。他的研究课题“光学超材料”被《时代》杂志评为“2008年十大科学发现”。他还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事业奖、国际制造工艺协会Dell K. Allen杰出青年工程师奖、美国海军研究部青年研究者奖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Rohsenow Lecturer等荣誉。
中美教育合作的桥梁
张翔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中美教育合作的重要桥梁。他积极推动中国高校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贡献力量。2012年,他受聘为“南京大学校长人才工作顾问”,进一步加强了中美学术界的联系。
香港大学的新篇章
2018年7月,张翔履新香港大学校长,为这所百年学府注入新的活力。他带领团队利用“卡西米尔效应”进行的实验成果,被《物理学世界》评选为2019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作为校长,他致力于推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提升科研水平,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
张翔的故事,是关于勤奋、创新与国际合作的典范。从南京大学到伯克利,再到香港大学,他用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架起了中美科技交流的桥梁,为全球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