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新解:白居易送别诗中的家国情怀
“离离”新解:白居易送别诗中的家国情怀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连小孩都会背诵的诗词,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句更是广为流传。然而,“离离”二字究竟何意?本文将带你深入解读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我国历史悠久,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了丰富的文化精髓,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更是涌现出了不少的文人墨客,他们创作的一首首诗词流传千古。
上学的时候,每天要背诵各种诗文,当时不厌其烦,更是死记硬背,年纪渐长后,才逐渐领略到了诗词中的精妙与词汇所表达的意境。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连小孩童都会背诵的诗词,尤其是那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句一枯荣。
我们想要了解诗词的意境,就必须要明白它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创作背景。
多年来,离离一词大多都解释为草木比较茂盛,其实在文学上还有多种解释。
一、诗坛大家的出现
我们从小背诵的各种古诗词,没有上千,也有几百,就算我们已步入工作,但对于一些诗句依旧印象深刻。
当时我们背诵是为了应付考试,其实让我们学习这些诗词,是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提高每个孩子的文学修养。
白居易名声在外,他可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们更是将其称之为诗魔。
他所创作的诗句形式多样化,与当时的生活背景进行了融合。
他出生于公元772年,当时的朝中局势,并不稳定,虽然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鼎盛的朝代,但那时出现了有名的安史之乱。
那一时期国内局势不稳定,前有外敌的入侵,好不容易平定了霍乱,后又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百姓的生活可谓是民不聊生。
在战乱的洗礼之下,各地经济发展缓慢饿殍遍地,百姓们深受其害。却又无力去反抗,白居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的。
好在他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纵然父亲的官职不算高,但也是衣食无忧。不过父亲任职的徐州没能逃过兵变,无奈他和家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了民间生活的疾苦后,白居易也从小就立下了志愿,一定要入朝为官,要改变这不公的世道,为百姓们求得一线生机。
自此之后,纵然外界局势再混乱,他也会尽力去读书,这也让他实现了知识的不断积累,可在战乱的影响之下,国家的科举早已暂停。
在11岁的时候,为了躲避战火,他和家人在符离暂居。
虽然生活有些艰苦,但父亲对他读书,却丝毫不会松懈,纵然家中的银钱有限,也会尽可能地为其买各种书籍。
本来以为科举暂停后,进入仕途无望,好在上天垂怜,江南地区的地方选拔再度开放,这让白居易从中看到了希望。
看过古装剧的人都发现,古时候人们特别的喜欢吟诗作对,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自己的才情。
文人墨客之间的消息也十分灵通,如果谁能做出绝世佳作,必定会被广为流传。
白居易在15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
其中简单的话语,描绘了自然界野草的生命力,所谓烟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其实也是对当时世道的一种感叹。
少年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见到了百姓们顽强的生命力之后,才写下了如此佳作,这一诗词在当时社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他凭借着这一作品名声大噪,不仅在考试中获得了不错的名次,之后更是进入到了仕途,去大展抱负。
二、离离二字的意思解析
古人们所作的这些诗词,大部分都是有多重含义,这成为了后人们不断钻研与分析的乐趣所在。
了解白居易当时的心境,便能解开这古诗词背后所隐藏的小秘密。
对于离离一词,我们在上学时,老师给出来的解释是草木茂盛,这也是大家都所熟知的,因为在很多古诗词中其实都用到了这一叠词。
比如说其桐其椅,其实离离,这句中离离的意思是指树上的果实结的特别的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硕果累累。
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描述的是郊外的草木长了十分茂盛,普通的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就算被野火烧尽,来年春天,它依旧能长出鲜嫩的枝芽。
这也向我们描述了大自然的生机,自然广阔无垠,一个不起眼的小草,却能在天灾人祸中生长茂盛,这让人为之惊叹。
以野草为喻,借助它顽强的生命力,去描绘与好友坚韧的情谊,并且用来年春天小草生长茂盛,来烘托离别时的愁绪。
离离表面上看描绘的是野草的繁茂,其实这也是在暗着与好友的情谊经久不衰,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表达出了对友情的珍视。
当时的他正要去参加考试,与家人和好友一别,不知道下次相见是在何时,当时正直战乱,天灾人祸不断,意外何时来临,谁都无法预料。
当时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交通工具,两地相差上百里,想要再次相见,可能需要几十天的路程。
所以他用离离二字用于拜别,并以此去表达两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这一巧妙的心思,让人很是佩服。
不过之后,有人对离离二字有了另一种解释,认为离离是送别之意,由于是叠词,所以两个离子代表的意思其实是不一样的。
第1个离就是离开的意思,白居易即将离开现在的生活地区,开始新的征程,第2个字代表的就是他当下生活的地方符离。
所以这两个字想要表达的情感是,白居易对儿时无忧无虑生活的一种怀念,也表达了对家乡的不舍和思念。
少年时的他就过上了流离失所的生活,所以他十分珍惜友情和亲情,现在他不得不与好友拜别,也不得不离开家人去参加考试。
当时他和父亲一同生活的符离,在当地有座离山,山上生产一种野草,大家将其称之为离草,在白居易看来,这是家乡的象征。
这两个字表现出了白居易对聚散离合的无奈,也表达出了他内心的不舍,以及对家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这也让后来的读者们,真实的感受到了他当时的离愁与内心的酸涩,用野草去描绘生命的伟大,也展现出了他心中的沉重。
三、更为深层次的解析
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句,并不是因为它华丽的词藻,而是每个词句背后的深藏的意境。
这首诗词看似普通,其实凝聚了白居易最本质的情感,以及令人惊叹的才华。
在了解了白居易生活的背景之后,有不少网友表示,这首诗词表面上看是用来送别的,但很可能是白居易借此在感叹当下的局势。
这首词的前两句,一直在描绘野草生命力的顽强。
不管它面临怎样的灾难,不管是野火,还是自然风雪的洗礼,纵然前一年可能会枯萎,可只要来年春风一吹,又会茁壮成长。
这样的一句诗词,给大家完美的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之态,离离两个字代表的也是生命力的强劲。
当时百姓生活困难重重,白居易是想用这样的诗词给大家带来鼓舞。将紧张荒凉的社会氛围,转化成为对生命力更多的理解与思考,这能给大家带来生活的信心。
当时百姓生活毫无保障可言,古代等级制度分明,百姓的社会地位极低,在战争中,他们也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这些都被白居易看在眼中,面对亲人与好友的离别,他忍不住感叹生命的无常与珍贵,这也是他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
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看出他的理想与抱负。
他希望自己与所有的百姓都像野草一样,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官场上,遇到困难都能勇敢的去面对,纵然遭到了打压,也能重新崛起。
不得不说,这样的解释,让这首词的意境再度得到了升华,从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白居易对国家局势的忧心。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有一腔热血,才华横溢。
最难得的是他有一颗报国之心,对百姓有怜悯之爱,这些都奠定了他之后做个好官的基础。
进入仕途之后,他一路也算是过关斩将。
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许多的坎坷,但他全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在30多年的仕途生活中,为边疆的百姓呕心沥血。
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儿时所立下的志愿,他心怀百姓,也了解民生的疾苦。
除了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之外,他将这种复杂的情感都融入到了诗词之中。
其实从白居易的很多诗词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对国家的报效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作。
总结
这首词的题目是送别,结合中文的意思,离离主要表达的也是送别之意,白居易是想要阐述别情如草,历劫重生。
过去学习这些古诗词,觉得每一句话都十分拗口。
年纪渐长后,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些诗词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就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所在。
白居易的这首词,表面上看透露着离别时的凄凉感,其实每个词,每句话的背后都暗藏着无限生机,以及他当时刚毅果敢的决心。
他的这份热血与面对国家危亡时坚决的态度,最是让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