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甲流防控指南:这些要点需谨记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甲流防控指南:这些要点需谨记
近期,流感高发,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那么,什么是甲流?如何区分甲流和普通感冒?如果感染了甲流怎么办?如何有效预防甲流?针对公众关心的这些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给出了权威解答。
什么是甲流?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甲流与普通感冒有何不同?
特征 | 甲流 | 普通感冒 |
---|---|---|
病原体 | 甲型流感病毒 | 鼻病毒等多种病原体 |
传染性 | 强,容易大范围流行 | 弱 |
发病季节 | 冬春季 | 无明显季节性 |
主要症状 | 高烧、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 | 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 |
自愈时间 | 1-2周 | 5-7天 |
并发症 | 可能引起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 很少出现并发症 |
如果感染了甲流怎么办?
-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和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 合理用药: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但需遵医嘱使用,不建议自行服用。
- 重点人群: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感染后应尽快就医治疗。
如何预防甲流?
- 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所有6月龄以上的人群,只要没有疫苗接种禁忌,建议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
- 个人防护: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 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
-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 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
- 居所定期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 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
- 重点人群:孕妇、低年龄儿童、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根据疫苗接种的适用条件,积极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甲流疫苗现在接种还来得及吗?
当前流感流行的优势株是甲型H1N1亚型。国家流感中心的抗原性分析显示,与流感疫苗株匹配度良好,疫苗接种有效。对于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员,现在依然可以接种。疫苗在整个流感流行季都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减轻发病症状、减少并发症。
甲流会持续多久?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王丽萍表示,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势已经减缓,随着各地中小学陆续放假,预计本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可能逐步下降。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甲流和普通感冒?
特征 | 甲流 | 普通感冒 |
---|---|---|
病原体 | 甲型流感病毒 | 鼻病毒等多种病原体 |
传染性 | 强,容易大范围流行 | 弱 |
发病季节 | 冬春季 | 无明显季节性 |
主要症状 | 高烧、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 | 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 |
自愈时间 | 1-2周 | 5-7天 |
并发症 | 可能引起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 很少出现并发症 |
甲流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对其他感冒病毒无效,如出现感冒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用药。奥司他韦有胶囊、颗粒和混悬液等不同剂型,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对于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只能用混悬液。使用奥司他韦一定要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不要自己随便服用。
玛巴洛沙韦作用机制和奥司他韦是不一样的。玛巴洛沙韦能够阻止流感病毒在体内复制,而奥司他韦则主要是减少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玛巴洛沙韦只需要一次给药,效果持续很长时间,大约需要79个小时才能代谢;奥司他韦则需要连续服用五天,每天两次。目前,玛巴洛沙韦只适用于5岁以上、体重在20公斤以上的人群;奥司他韦则适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幼儿需根据体重调整用量。医生提醒,婴幼儿如果感染流感,应优先就医,确保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也要注意用药安全。
甲流疫苗接种建议
当前流感流行的优势株是甲型H1N1亚型。国家流感中心的抗原性分析显示,与流感疫苗株匹配度良好,疫苗接种有效;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抗病毒药物敏感,药物治疗有效。
王丽萍表示,所有6月龄以上的人群,只要没有疫苗接种禁忌,建议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对于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员,现在依然可以接种。疫苗在整个流感流行季都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减轻发病症状、减少并发症。
多种病原体流行,如何做好预防?
引起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体,还包括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公众如何认识并预防?
王丽萍介绍,人偏肺病毒感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都属于自限性疾病,感染后,主要出现发热、咳嗽、流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大多数症状可自行消失。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较弱的群体,可能会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王丽萍说,保持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适度体育锻炼等可以增强抵抗病毒的能力。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遵守咳嗽礼仪,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居室通风等。对于冬季的北方地区,推荐午间时段开窗通风。
专家提醒,公众应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有效预防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播。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提高自身免疫力,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