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证明的坑,你踩过几个?
在职证明的坑,你踩过几个?
“一张小小的在职证明,竟然暗藏如此大的法律风险!”
2022年7月底,Z公司主动与小王解除了劳动合同。当年8月,J公司向小王送达聘用意向书,邀请其于9月6日携离职证明等材料报到,并明确材料不全将不安排入职,职位保留一周。之后,小王两次向Z公司发送电子邮件,告知自己收到新单位的聘用通知,催促Z公司为其出具离职证明,但是Z公司直至9月23日才向小王出具离职证明。小王因没有按时提供离职证明,最终未能入职J公司,遂诉至法院,要求Z公司赔偿因未及时出具离职证明给其造成的工资损失。Z公司辩称,之所以未及时出具离职证明,是因为小王离职后,公司多次通知其办理工作交接,但是其拒不办理。小王则反驳称,其没有办理工作交接,是因为Z公司要求其填写的工作交接单中含有其不能接受的表述内容。
北京一中院经审理认为,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为小王出具离职证明是Z公司的法定义务,Z公司不得就履行该法定义务附加条件,例如要求小王在内容有争议的交接单上签字。Z公司在2022年7月底解除劳动合同时,并没有依照法律规定及时为小王出具离职证明,已然违反法定义务。之后小王两次催促Z公司,Z公司依然没有及时出具离职证明,其迟延出具离职证明的行为阻碍了小王再就业,给其造成损失,酌定Z公司向小王赔偿20000元。
这个案例揭示了在职证明背后隐藏的法律风险。一张看似简单的证明,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给个人带来麻烦,还可能让企业面临法律诉讼。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风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职证明的法律性质与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所谓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就是俗称的离职证明。
离职证明主要有两个功能:
证明劳动关系终结:用于证明劳动者已经与原用人单位终结劳动关系以及原劳动合同的基本信息,为其再就业提供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9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用人单位在招录劳动者的时候,为避免招录到与原用人单位没有终结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给自己带来法律风险,客观上就需要劳动者提供由原单位出具的离职证明,以证明其与原单位的劳动关系已经终结。所以,基于劳动者再就业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关系终结时为劳动者出具离职证明。
申领失业保险待遇:劳动者在申请失业保险待遇时,用来证明自己处于失业状态。为了使失业人员能够顺利申领失业保险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5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从离职证明的功能可以看出,它是专门为劳动者利益设计的一份书面证明,用来证明劳动者前一段劳动关系已经终结,这样,一方面新用人单位可以放心将其招录;另一方面,在其未能再就业时,可以依法申领失业保险待遇。
虚假在职证明的法律责任
提供虚假在职证明,可不是一件小事,严重的甚至可能触犯刑法!
《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了“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根据该条款,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如果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刑期可升至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具体来说,以下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 故意伪造虚假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导致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上路,引发重大交通事故
- 在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提供虚假的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证明文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 违法所得数额巨大(如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违法所得10万,环境影响评价、监测30万)
开具在职证明的注意事项
及时出具: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立即出具离职证明,不得拖延。否则,如上述案例所示,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内容合法合规:离职证明应当仅包含以下基本信息:
- 劳动合同期限
-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
- 工作岗位
- 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不得附加不合理条件: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未办理工作交接等理由,拒绝出具离职证明。
避免虚假信息:无论是夸大其词还是恶意贬低,都不应该出现在在职证明中。虚假信息不仅可能误导新用人单位,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妥善保管相关记录:用人单位应当妥善保管离职证明的存根及相关记录,以备不时之需。
结语
在职证明虽小,但其中的学问可不少。对于企业来说,规范开具在职证明不仅是履行法律义务,更是规避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个人来说,了解在职证明的相关规定,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张小小的证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