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作品版权之争:360与创作者对峙,将诉诸法律
AI生成作品版权之争:360与创作者对峙,将诉诸法律
近日,360与AIGC创作者之间爆发了一场关于AI生成内容版权的大战。这场纠纷源于360在展示AI技术时未经许可使用了创作者的AI绘画作品,引发了广泛的版权争议。随着AI技术的发展,此类版权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关系到创作者的利益,也影响整个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这起事件再次提醒人们,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版权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事件经过:从“盗图”指控到法律对峙
6月6日,360 AI新品发布会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演示360AI浏览器“局部重绘”功能时,调用了一张女性古装写真图片,并以“性感”为提示词要求重绘。AI创作者DynamicWang随后在社交媒体表示,这张古装写真原图正是由他使用AI模型生成的作品,但360在使用前并未获得授权。
360AI浏览器产品经理梁志辉在回应中表示,自己第一时间联系了DynamicWang,试图通过协商解决此事。然而,双方在赔偿方案上未能达成一致。DynamicWang要求360在支付赔偿费用的基础上,以正常标价10倍的价格购买其大模型。这一要求被360方面认为超出了合理范围,梁志辉表示愿意诉诸法律,在法庭上公开探讨版权问题。
AI生成内容的版权困境
这起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AI生成内容在版权保护方面面临的普遍困境。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界定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和保护范围,成为法律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2024年1月,中国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已判决生效。原告李昀锴使用Stable Diffusion模型生成的图片被侵权后,起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该案经过五次审理,最终法院认定李昀锴的图片具备“独创性”,符合作品的定义,属于美术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在涉案百家号上发布声明向原告李昀锴赔礼道歉,并赔偿李昀锴经济损失500元。
然而,这一判决并未终结关于AI生成内容版权保护的争议。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法专家崔国斌认为,AI系统输出作品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AI开发者实际上并不需要通过著作权法对AIGC提供版权保护来获得激励。如果法律明确否定AI开发者主张著作权保护的可能性,则会给社会一个明确结论,消除公众利用此类作品的著作权障碍,提升社会福利。
事件的深远影响:平衡创新与保护
这起事件不仅是一场简单的版权纠纷,更反映了AI时代内容创作和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普遍挑战。它提醒我们,在享受AI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框架和行业规范,以平衡技术创新与版权保护之间的关系。
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法律如何发展,加强内容版权意识和内容审核机制都是避免风险的关键。对于创作者而言,合理维权固然重要,但过度索赔可能会阻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如何在保护创作者权益的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是需要共同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类似的版权争议可能会越来越多。这起事件或许将成为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重要契机,促使法律界、产业界和公众共同探讨和建立更加合理的AI时代版权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