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借款到期,企业如何破解财务困境?
长期借款到期,企业如何破解财务困境?
随着年底临近,许多企业面临长期借款到期的压力。这些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整体财务状况。企业必须妥善管理这些负债,以避免财务危机。专家建议,企业应及时调整财务策略,确保有足够的现金流应对即将到来的还款高峰。
企业长期借款到期带来的财务压力
长期借款通常有固定的到期日,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并在到期时偿还本金。这种固定支付义务给借款企业带来了财务压力,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或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可能难以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从而面临违约风险。此外,长期借款通常有严格的合同条款,如最低还款额、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提前还款罚款等,这些都限制了企业的财务灵活性。
相比之下,其他长期负债可能包括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这些负债通常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现金流量状况灵活安排还款时间。此外,这些负债的合同条款可能更加灵活,没有固定的利率或严格的还款要求,因此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压力较小,限制条件也较少。
企业应对长期借款到期的策略
面对长期借款到期带来的财务压力,企业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应对:
协商处理
协商处理是最常见和最合理的方法,即由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积极主动地和贷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沟通和协商,说明还款困难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寻求延长还款期限或分期还款等方案,协商处理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诉讼纠纷和恶化关系,也可以减轻企业的还款压力和成本,同时也可以保护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利益和声誉。
减少开支
减少开支是一种自救的方法,即通过节约成本 / 优化结构 / 提高效率等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增加可用资金和现金流量,以便尽快偿还贷款债务,减少开支的好处是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也可以减少负债和利息的累积,同时也可以展现出公司的诚意与责任。
转借资金
转借资金是一种应急的方法,即通过向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 / 亲友或合作伙伴等渠道借款,用于偿还到期的贷款债务,转借资金的好处是可以避免逾期违约和罚息等后果,也可以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和危机,同时也可以维持企业的信用记录和评级。
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新融资渠道
为支持优质企业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外债资金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积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该通知提出,现阶段重点支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企业:
- 符合《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第56号令)等有关规定要求;
- 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
- 近一年营业收入规模排名行业前五,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 企业国际信用评级为投资级(BBB-及以上)或国内信用评级为AAA;
- 最近三年,未发生境内外债务违约且不存在处于持续状态的延迟支付本息事实;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未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财务报表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如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保留意见所涉及事项的重大影响已经消除。
对于优质企业申请办理外债审核登记,实行专项审核,适当简化相关要求,加快办理流程。例如,企业可提交包含子公司在内的年度计划性合并外债额度申请;如申请借用国际商业贷款,暂无法提供已签署贷款协议、但能提供贷款机构意向性文件的,可予“容缺办理”;企业应在首次提取贷款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信息时,补充提供相关贷款协议等。
专家建议:创新与监管并重
金融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统筹好创新与监管的平衡。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尤其是在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金融创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金融创新通过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极大地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然而,金融创新往往伴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复杂化和不透明化,使得风险难以准确评估和计量,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因此,金融在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平衡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一方面要鼓励金融创新,发挥其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积极作用,为新经济、新业态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强化金融监管,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防范化解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
结语
企业长期借款到期带来的财务压力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和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