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知法于心| 法治宣传教育进校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知法于心| 法治宣传教育进校园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63599702_121124020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阶层的骨干,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法治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本法律常识介绍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懂法也就是懂得规矩,守法则防止我们的行为跑偏。

知法 守法

法律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学习法律知识,
迈好人生第一步

学习法律知识,
做新世纪合格公民

以后社会法治将更加完备,每个人都要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只有学法懂法,才能知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和维护自身权益。

学习法律知识,
努力做合格接班人

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才能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法治目标,保障长期稳定、经济腾飞,实现伟大复兴。

法律与我们的关系

刑事责任年龄

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即16周岁以上者,包括已满16周岁,对其触犯刑法的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在校大学生基本都已满16周岁,故在校大学生已具备刑事主体资格,应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年龄

年满十八周岁的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为人,应该独立承担完全的民事责任。未满十八周岁给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受害人就会向未成年人的父母,也就是法定监护人主张赔偿。

行政责任年龄

行政责任年龄为十四周岁,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只要是年满十四周岁,出现了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行为,就可以给予治安处罚。

大学生常见犯罪行为


侵犯财产类

1.盗窃罪:如盗窃室友或同学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现金等财物。有的大学生因经济紧张或贪图小利,趁他人不在宿舍或教室时,实施盗窃。

2.信用卡诈骗罪: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信用卡进行消费或套现,或者恶意透支自己的信用卡,经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

3.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如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受不良影响,在校园周边或其他地方对他人实施抢劫。

侵犯人身权利类

1.故意伤害罪:因琐事、口角、情感纠纷等与他人发生冲突,故意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可能导致他人轻伤、重伤甚至死亡。

2.侮辱、诽谤罪:为泄私愤或出于其他目的,在网络上或现实中散布他人的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和声誉。

案例:聚众斗殴

某大学学生胡某因与另一学院学生张某发生矛盾,便找来其两个同学,打了张某一顿。张某同学徐某得知后,叫上十几个同学,去帮张某出气。带着木棒等工具,冲进胡某寝室,殴打胡某及其同学。在打斗中,徐某持木棒打击胡某头部,致胡颅脑损伤,成植物人。徐某被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另有三名同学分别被判处1到4年不等的刑罚。

如何预防犯罪行为

大学生要注重心理调节,形成健康心理,预防不健康心理引发的违法犯罪在自己身上发生:

一、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沉溺网络;

三、学会释放自己内心的郁闷;

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示

1、慎交友。牢记古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2、立大志。每个青少年都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良好的思想,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我们应该立大志,苦学成才。

3、讲正气。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有自己的主见,且不可盲从。

4、敢维权。每一个青少年都应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电信和网络诈骗预防

转换想法,不要以为,受骗者都是低智商的。网上曾报道:清华大学教授都被骗1千多万元,不要以为你的智商比清华大学教授还高。诈骗分子玩的不是智商,玩的是科技、玩的是专业:

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不要把自己想想的那么高明,要树立终身防骗的意识。

二、要尽可能保护个人隐私,不要轻易公布个人信息。

暴力伤害犯罪的预防

伤害案件是比较多而且后果严重的刑事案件,为了尽可能避免伤害,大家应做到:

一、避免与有行为劣迹、品质恶劣、性情暴怒的人接触和发生冲突。

二、与他人发生冲突和纠纷时,尽量避免矛盾激化。

三、同学之间,以和为贵,避免恶语伤人,不专横霸道,遇事要理智,不要感情用事。

四、受到暴力侵害时,要灵活应变,不要刺激加害者,以减少被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远离违法犯罪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远离违法犯罪;

保管好财产,不轻信陌生人;

预防毒品侵袭,不沉溺网络暴力色情;

健康心理,远离犯罪。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身为新时代青年

当知法于心 守法与行

警惕触碰法律红线

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捍卫自身权利

让青春与法治共成长!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