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了,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寒假来了,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寒假来了,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寒假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如何让孩子在假期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新学期做好准备?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制定合理的寒假计划
放假不意味着孩子可以完全放飞自我,把学习抛之脑后,还是要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和娱乐。因此,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寒假计划,什么时候完成作业,什么时候阅读,什么时候玩耍,都要计划好,免得孩子玩得太疯,开学收不回心。
计划要和孩子一起制定,既让孩子有参与感,也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执行。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生活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制定寒假计划,是让孩子学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地执行,养成有条有理做事的好习惯。
培养具体习惯
阅读习惯
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寒假期间,孩子学习压力小,有较多的自由时间,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绝好时期。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在寒假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可以让孩子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每天阅读的时间段、阅读书目和进度目标,循序渐进。阅读计划一旦制定,就要坚定地执行到底,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运动习惯
寒假期间,不能完全纵容孩子晚睡晚起,整天窝在家里看电子产品,这样对孩子的眼睛和身体都不好。长期不运动,孩子容易食欲不振、精神不振,而且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每天看着无精打采、毫无活力。因此,放假期间,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出去徒步、打球等,保证孩子每天的运动量,让孩子动起来。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有利于亲子交流。
劳动习惯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家长一味包办,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还会让“巨婴”和“妈宝”等不健康人格出现,难以养成独立的人格,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趁着寒假,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既能培养孩子勤劳动手的好习惯,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也能让孩子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运用科学理论
普雷马克原理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正强化,指用高频行为作为低频行为的强化物。换言之,如果一项不想做的任务后紧跟着想要做的事,那么后者可以激发个体完成前者。普雷马克原理常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家长禁止孩子看电视,直到他完成作业。这项技术又被称为祖母原理(Grandma'srules),因为祖母会在给你饼干前先要你吃完蔬菜。
在实施普雷马克原理前,必须先评估来访者的偏好活动,然后选择来访者偏好的活动来强化目标行为。应告知来访者普雷马克原理的相关信息,即为了能进行偏好活动,来访者必须先完成目标活动,完成目标活动后才可以进行偏好活动。必须记住,如果目标活动没有全部完成,那么是不允许进行偏好活动的,不存在“部分得分”!
安全与健康
寒假期间,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教孩子避免做危险的事情,远离危险环境,并且学会在危险中正确地保护自己,安全地度过假期。教育孩子不要私自燃放烟花爆竹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路安全与乘车安全,不要在有车辆行驶的地方玩耍,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教育孩子在家不触碰插头插座,防止触电,禁止玩火,防止火灾。教育孩子注意防盗防骗,不要轻信陌生人,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不能开门。流感高发期,要注意勤洗手,勤通风,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
高质量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寒假期间,家长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陪伴不是给孩子电子产品让孩子在一边玩游戏,家长则自己做自己的,这不是陪伴,只是单纯坐在一起。陪伴是亲子间有质量的沟通,家长可以跟孩子聊天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给予相应的反馈,疏解孩子的心结。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做运动、玩游戏和看书,陪孩子做喜欢的事情。这不仅能在玩乐中增进亲子感情,还能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他们在学习之余,拥有健康的娱乐方式。
习惯是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好的习惯要坚持,一旦中途放弃,再重新培养又要花费一番工夫,好的作息习惯也是如此,需要长时间来养成。寒假期间一旦放纵孩子晚睡晚起,便会导致孩子作息紊乱,影响孩子身体健康。而且等到开学初期也会很难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因此,虽然是假期,家长也应该规定孩子的寒假作息时间,可以稍微放宽一点,但不能完全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