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哪些肺结节可能会发生转移?
专家解读:哪些肺结节可能会发生转移?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过程中意外检测到肺部的“不速之客”——肺结节,引发广泛的焦虑与困惑。正值全球肺癌关注月之际,北京肿瘤医院黄淼教授将以其专业医生的视角,为我们带来一系列关于肺结节的课程,揭开肺结节的神秘面纱,为公众提供科学的认知与指导。
上节课我们讲解了在观察随访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结节的生长特性:有的结节可能会缓慢增长,而有的结节则基本不会增长。这是肺结节风险评估的第一个维度,了解这个维度后,我们就能判断哪些结节需要积极处理,哪些结节可以继续观察。
今天,我们将学习肺结节风险评估的第二个维度:什么样的肺结节可能会发生转移?转移通常比单纯的结节增长更为急迫,需要及时关注。
一个真实的案例
赵老师,一名41岁的高三物理老师,在高考结束后因连续加班熬夜导致心前区不适,于是进行了全面体检。胸部CT检查发现,在其左肺上叶靠中心的位置有一个直径2.5cm的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简称“混磨”)。这种类型的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高。
肺癌的转移途径
在探讨肺结节的转移风险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肺癌常见的转移途径:
- 直接侵犯:常见于中央型的大肿块,如果侵犯到支气管会引起咳血,沿气道内播散。
- 淋巴转移:癌细胞会沿着肿瘤周围的淋巴通路,在淋巴结里生长繁衍,引起淋巴结肿大,这是肺癌在早期最容易发生的转移途径。
- 血行转移:肿瘤细胞侵犯血管,癌细胞入血之后,播散到全身各个器官,生根发芽。肺癌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包括大脑、骨头、肝脏、肾上腺。
肺癌的分期通常采用TNM分期系统:T代表肿瘤大小,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转移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肺癌分期的早晚。据统计,80%的肺癌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已经出现了淋巴结或远处器官的转移。
哪些肺结节可能发生转移?
虽然大部分肺结节即便是肺癌也处于很早期,但的确有少部分肺结节会发生转移。这主要与肺结节的类型有关:
- 实性结节:任何大小的恶性实性结节都有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风险。一般来说,实性结节如果是恶性的话,都是浸润性癌,浸润就意味着转移风险,而且结节越大,出现转移的概率就越大。
- 纯磨玻璃结节: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纯磨玻璃结节没有实性成分,大部分都是原位癌,而原位癌是不会转移的。上海中山医院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344例纯磨玻璃结节中,即便是浸润性腺癌,也没有一例出现淋巴结转移。
如何评估混杂磨玻璃结节的转移风险?
对于混杂磨玻璃结节,其转移风险主要通过实性成分占比(CTR)来评估。混杂磨玻璃结节由外周的磨玻璃成分和内部的实性成分组成,实性成分的最大径除以整个结节的最大径即为实性成分百分比。
- 台湾的研究:373例混杂磨玻璃患者中,实性成分占比大于0.62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概率为10.4%;小于0.62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概率为1.9%。
- 上海中山医院的研究:862例临床分期为IA期的肺腺癌患者中,实性成分占比小于0.75的患者均未观察到淋巴结转移;大于0.75的患者中有2.3%(2/86)出现淋巴结转移。
- JCOG0804研究:314例2cm以下、实性成分占比小于0.25的结节患者中,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 JCOG0802研究:1038例2cm以下、实性成分占比大于0.5的结节患者中,6.3%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0.1%的患者出现远处器官转移。
此外,结节在PET-CT上的代谢情况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大于等于4时,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明显增加。
结合案例分析
赵老师的结节是一个混杂磨玻璃结节,整体最大径2.5cm,实性成分最大径1.5cm,实性成分占比60%。根据上述研究数据,这类结节确实存在一定的转移风险。术后病理证实,赵老师的结节已经出现了纵隔淋巴结转移,这是一个相对少见但真实的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再次强调:虽然相当一部分磨玻璃结节是良性的,还有一部分是低度恶性的惰性癌,但极个别磨玻璃结节也会出现转移。正确识别每一种风险等级的磨玻璃结节,对医生来说既是考验,也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