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英歌舞,如何舞动全球?
潮汕英歌舞,如何舞动全球?
今年春节期间,潮汕英歌舞再次火爆国内外,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还在英国伦敦等国际舞台上亮相,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的目光。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集武术、舞蹈、戏曲于一体,以其独特的阳刚英武之气和蓬勃的生命力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英歌舞源自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傩”,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潮汕地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如今,英歌舞不仅是当地人民庆祝节日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从伦敦到泰国:英歌舞的国际舞台
2024年春节,普宁南山英歌队受邀前往英国伦敦,在伦敦最古老商业街伯灵顿拱廊上演了一场激动人心的表演。这场演出不仅吸引了当地华人华侨前来观看,许多外国友人也纷纷驻足欣赏。伯灵顿拱廊商业总监特鲁普蒂·沙阿表示,英歌舞是开启他们庆祝活动的完美伙伴,因为它的传统可以追溯到300年前。拱廊的总管马克·洛德更是感慨地说:“我们等了300年,等着这支舞团来到欧洲演出。我必须说,这个等待是完全值得的。”
事实上,英歌舞在海外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在泰国,英歌舞已传承演变有百余年之久。在仅有12万人的泰国旧罔县,去年中秋当晚就有3支英歌队表演,而其中两支甚至由小学生组成。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邓尧律师表示,英歌舞随华人移居而带入泰国,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如今已传至泰国10多个府,组建了数十支英歌队,一些学校还将英歌舞纳入地方文化课程。“泰国成为潮汕英歌在海外地区流传和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堪称英歌舞‘第二故乡’。”
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英歌舞为何能在海外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这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
英歌舞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动作优美,刚劲有力,内容取材于《水浒传》梁山108将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认为,英歌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舞蹈,脍炙人口的水浒英雄故事为其“注入灵魂”,“这种催人向上的英雄主义色彩,体现人类共同的艺术审美要求,因此具备全球共有的文化价值。”
英歌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潮州大锣鼓,使英歌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在林伦伦看来,英歌与西方流行的街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英歌舞者更有武术功底,因而比街舞更加富于艺术性。
创新传承: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近年来,英歌舞的传承和发展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潮汕地区,许多英歌表演队全靠年轻爱好者业余组织。本次赴英国伦敦表演的普宁南山英歌队成立于1945年,靠着一代代年轻人的坚持传承,就这样走过了将近80个年头。普宁南山英歌队教练、普宁英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积极推动英歌“非遗进校园”,焕发与时俱进的新活力。
创新,才能让年轻人喜欢;喜欢,才能让年轻人成为传承人。运用新媒体产品提升非遗“能见度”,也是英歌舞“出圈”的看家本领。去年,腾格尔演唱的潮语摇滚《一身正气》,拉开了英歌舞全网火爆的序幕。由南方日报、南方+制作推出的MV《潮魂英歌》全网总阅读量超5000万,斩获首届“大湾区之光”青(少)年短视频大赛最佳制作作品奖项。
展望未来:中华文化的新名片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英歌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去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升级“世界年”,也为英歌“舞出国门”吹来一股东风。
英歌下一个舞台C位在哪里?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表示,英歌舞走进国际地标之余,还可以在演出过程中结合所在地的文化艺术进行“双创”,从而让岭南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的大舞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毋庸置疑,英歌龙年新春烧起的这一把“火”,将为更多岭南非遗故事火出圈、火出海带来“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