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老特拉福德球场的前世今生:历经十几次扩建,百余年使用历史
曼联老特拉福德球场的前世今生:历经十几次扩建,百余年使用历史
老特拉福德球场,这座见证了曼联百年辉煌的传奇球场,如今正面临着又一次重大变革。据《每日邮报》和《曼彻斯特晚报》报道,拉特克利夫计划对球场进行扩建或重建,预计扩建费用为8亿英镑,新建费用则在15亿至20亿英镑之间。
早在2010年2月19日,曼联官方就曾展开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评选“老特拉福德球场百年的十大精彩瞬间”。这座球场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其建筑的各个部分又是何时建成的呢?
始建:单层看台、无顶棚设计
1902年,曼联的吉祥物——一条名叫梅杰的狗,帮助球队找到了啤酒厂老板戴维斯,正是这笔投资让曼联走出了濒临破产的危机。在戴维斯的带领下,曼联从乙级联赛重返顶级联赛,并在1908年夺得首个顶级联赛冠军。
当时,曼联的主场位于银行街球场,周边遍布纺织品工厂,球场扩建空间有限。因此,在夺得顶级联赛冠军后,建造一座新球场成为球队的必然选择。在选址时,曼联考虑了多个因素:充足的空地以方便未来扩建、远离工业区等。最终,戴维斯选择了目前老特拉福德球场所在的区域,斥资6万英镑购入土地,并首次提出了建造10万人体育场的构想,希望吸引至少5%的曼彻斯特人口到场观赛。
然而,由于生产过剩带来的成本上升,球场建造预算不得不增加3万英镑。为控制成本,球场容量被削减至8万人。1910年,老特拉福德球场正式建成,并于2月19日迎来首场比赛,尽管曼联以3-4不敌利物浦,但球场的壮观设计仍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我见过最漂亮、最宽敞、最引人注目的足球场,他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这是曼彻斯特的荣幸,这是一支只要有意愿就能创造奇迹的团队。”
当时的球场可容纳约8万人,除了南看台带有顶棚外,其他看台均为露天设计。
炸毁:被空袭的老特拉福德球场
1939年,老特拉福德球场在足总杯半决赛中创下了76962人的上座纪录。随后,为了改善观赛体验,曼联耗资3.5万英镑为联合路看台(现弗格森看台)加装顶棚。
二战爆发后,由于球场邻近运河,被征用为军方仓库。1940年12月,球场首次遭受轰炸,导致无法使用。尽管进行了紧急修复,但在1941年,球场再次遭遇空袭,除主球员通道外,大部分区域被炸毁。在曼联主席吉布森的协调下,战争损害委员会拨款4800英镑用于清理,1.7478万英镑用于重建。期间,曼联不得不租用曼城的缅因路球场作为临时主场,每年需支付5000英镑租金,并承担一定比例的门票收入,这使得曼联的债务增至1.5万英镑。
重建:陆续完善成为现在的模样
1949年,老特拉福德球场完成重建,近4.1748万名观众见证了曼联3-0战胜博尔顿的比赛。随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球场逐步加装顶棚。
1957年,俱乐部投资4万英镑安装照明系统,使曼联得以在自家球场进行夜场比赛。1959年,斯特雷特福德西看台加装屋顶,改造后的球场容量降至不足5万人。
改造:撤销支撑柱改为悬臂支撑风格
1966年世界杯前夕,为满足赛事要求,曼联斥资35万英镑拆除北看台的支撑柱并扩建部分区域。此次改造奠定了球场后续的改造风格:所有看台陆续改造成悬臂风格,增加倾斜角,将体育场打造成碗状结构,使球迷的声音更容易汇集到球场上。
再次改造:全座位球场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足球流氓事件,迫使球场加装安全围栏。进入90年代,曼联开始将球场改造成全座位体育场,取消站立区域,这使得球场容量降至5.6万余人。
1996年欧洲杯期间,作为英国最佳足球场之一的老特拉福德承办了3场小组赛、1场四分之一决赛和1场半决赛。为此,曼联重建了北看台,并以920万英镑的价格购入附近20亩土地。
为增加容量,曼联在欧洲杯后陆续改造东、西看台,将容量提升至6.8万人。2006年,北看台二层看台完工,球场达到目前的最大容量,悬臂屋顶成为全欧洲最大,球场容量也成为英国最大的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