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高铁即将完工,合肥到深圳更快捷!
昌九高铁即将完工,合肥到深圳更快捷!
1月9日,随着最后一节段钢桁梁精准吊装到位,历时13个月建设的昌九高铁南昌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中支主桥(公铁合建段称为隆兴大桥),以“毫米级”精度顺利合龙,标志着昌九高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昌九高铁南昌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位于南昌市境内,全长19公里,由北向南跨越赣江西支、中支和南支三条支流,是一座集高速铁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三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跨度公铁合建桥梁。昌九城际铁路公司昌九指挥部副指挥长钟亮根介绍:“大桥在结构设计、工法创新及新材料应用方面,创造了世界最大跨度设计时速350公里公铁混层合建桥梁、世界首创大挑臂公铁混层钢桁梁断面两项‘世界纪录’。”
此次合龙的大桥中支主桥采用等高度五跨连续钢箱桁梁公铁两用设计,主跨152米,全长577.7米,主梁共47个节段,单节最重达到410.4吨,全桥总重约为2.51万吨,相当于16700辆小汽车的重量之和。为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可控,项目团队研发应用钢桁梁施工智能监控系统,实现钢梁及支架施工全过程实时监控及预警,进一步提升施工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
在大桥中支主桥钢桁梁架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现支架作业平台狭小、赣江水上钢梁吊装控制难、汛期施工天气影响大等不利因素。中交二航局昌九高铁站前6标项目副经理郑宗昊说:“项目团队创新研发可调节自平衡式钢梁浮吊吊具,有效破解了钢桁梁水上吊装重心平衡、角度调整等难题,顺利实现中支主桥合龙精准对位,且精度小于0.5毫米。”
技术创新引领未来
昌九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京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网布局,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与周边城市群的互联互通,提升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于江西省打造昌九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助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昌九高铁线路全长137.7公里,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投资估算总额316亿元,资本金为137.71亿元,国铁集团出资31.84亿元,出资比例为23.1%,剩余的资本金由江西省及沿线地市承担,资本金之外主要通过银行贷款。项目已于2022年下半年开工,有望在2027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沿线途经九江市的柴桑区、庐山市、共青城市、永修县,南昌市的新建区、青山湖区、东湖区、南昌县。全线设庐山、庐山南、共青城东、昌北机场、南昌东等5座车站。其中庐山站为既有站,庐山南站为新建中间站,位于庐山市温泉镇,车站规模2台6线;共青城东站也是新建中间站,位于共青城市江益镇,车站规模2台4线;昌北机场站为新建地下站,位于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正下方、地铁1号线昌北机场站东侧,新建T3航站楼西侧,车站规模2台4线;南昌东站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大塘胡村附近,车场规模8台16线,本线新建2台3线。
6月24日上午6时8分,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在距离赣江江面134米的高空之上,昌九高铁关键控制性工程——南昌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公铁合建段为隆兴大桥)跨赣江西支主桥G32号主塔顺利封顶,成为昌九高铁全线首座封顶的主塔。该工程由昌九城际铁路公司建设管理,铁四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
南昌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西支主桥G32号主塔位于南昌市赣江西支航道。主塔为H型曲线结构,塔身为C50钢筋混凝土+环向预应力结构,整个桥塔由上下游塔柱,三道横梁及“昌”字装饰物组成。塔柱截面为单箱单室截面,塔柱高141米(不含塔座)。此次封顶的是下游塔柱,混凝土用量约96方,历经14小时浇筑完成。
“昌九高铁建设将智能建造应用到施工各环节,以大桥为例,我们打造了集生产监控、远程集控、指挥调度、综合决策功能为一体的可视化信息指挥中心,实现了项目信息的一图总看、一屏统管、一键指挥。”昌九城际铁路公司昌九指挥部指挥长夏小任介绍,当前,全线已进入架梁阶段,共完成箱梁架设310孔,隧道贯通8座,站房及四电工程有序进场,累计完成总投资51%。
本次封顶的赣江西支桥塔设计兼顾结构受力和景观美学,创新采用带文字装饰的曲线造型,上横梁由两道反向圆弧的预应力混凝土小横梁与其间的钢结构共同组成“昌”字造型,既含南昌的“昌”字,又寓意南昌古城“昌大南疆”。“极具地方特色的曲线桥塔适应宽主梁、竖琴形索面结构特点,受力合理,景观性好。下一步,我们将进行横梁‘昌’字钢结构吊装,届时,一座标志性桥塔建筑将亮相赣鄱大地。”铁四院桥梁设计负责人崔苗苗说。
中铁大桥局CJZQ-5标项目部现场经理罗文亮表示:“我们通过智能泵站、输水管、造雾系统、养护用水回收系统组成养护系统,实现混凝土从浇筑到拆模全时段养护,有效防止混凝土因温度、湿度和风等因素产生的病害;同时,泵站控制爬模脱模节点,从而实现主塔爬升、养护、脱模一体化。”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
12月21日,昌九高铁昌北机场站顺利封顶,标志着江西省首座集航空、高铁、地铁“三位一体”的综合枢纽车站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昌九高铁昌北机场站,位于昌北机场规划T3航站楼西侧,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车站整体呈南北向布置,自上而下依次为机场出发层、机场到达层、高铁地铁站厅层、高铁地铁站台层四个层面。其中,高铁、地铁设计为平行并线同层建设结构,通过地下通道实现便捷连接,为乘客提供高效、舒适的换乘体验。
在车站建设过程中,工程最大开挖深度超过40米,具有支护结构形式多、工序转换频繁、多专业交叉施工等建设难点。为综合推进高铁站和地铁站施工建设,项目团队深度开展成套化技术创新研究,构建形成智能建造监管平台,全方位动态感知施工现场各类风险因素,对人员、设备、安全、环境等方面实现精准管控,提升多种工装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集成联动效率。
“昌北机场站建成后,南昌和九江市民即可乘坐地铁或高铁直通昌北机场。”昌九城际铁路公司昌九指挥部主任部员张宏伟介绍。届时,昌北机场的交通通达性和省会南昌的交通影响力将大幅增强。
12月8日,昌九高铁昌北机场站中板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车站站台层主体结构完工,为后续站房主体结构封顶施工奠定坚实基础。昌九高铁昌北机场站位于昌北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的正下方,地铁1号线昌北机场站的东侧,以及规划新建T3航站楼的西侧。车站整体呈南北向布置,是集航空、高铁、地铁三位一体的综合枢纽车站,通过地下通道等设计手段实现便捷连接,为乘客提供高效、舒适的换乘体验。
从建筑结构剖面图上看,昌北机场航站楼与高铁站、地铁站呈垂直方向设置,简化来看,由上往下依次为机场出发层、机场到达层、高铁地铁站厅层、高铁地铁站台层四个层面。此次完成浇筑的中板位于高铁地铁站台层的顶部,可以理解为是高铁地铁站台层的屋顶,也可以理解为是高铁地铁站厅层的地板,是站房主体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
昌九高铁线路全长13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网布局,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与周边城市群的互联互通,江西省南北向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铁通道将全线贯通,对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打造昌九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助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