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万年前人类为何“脱毛”?散热择偶双重驱动
150万年前人类为何“脱毛”?散热择偶双重驱动
人类相较于其他哺乳动物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没有像猫狗那样被长毛覆盖全身,即使与我们的近亲黑猩猩相比,也显得"光秃秃"的。人类为何在进化之路上失去了全身的毛发?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人类属于灵长类动物,大约在600万年前,一只古猿生下了两个女儿,一个演化成了黑猩猩的祖先,另一个则演化成了人类的祖先。在现存的动物中,黑猩猩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
在生物学分类上,人类是人属下的智人,这是人属中唯一现存的物种。智人在进化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成功淘汰了人属下的其他物种。在远古时期,智人曾有十余个"表兄弟",但它们最终都因各种原因灭绝了。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了全身的硬毛,取而代之的是柔软的汗毛,这赋予了我们新的功能——排汗散热,即体温调节能力。这使得人类在炎热环境中具有优势,不必像猫科和犬科动物那样通过张嘴伸舌来散热。
设想一下远古时期的非洲大陆,人类祖先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狩猎方式也随之改变。虽然人类的战斗力并不强,但我们的耐力优势在漫长的追逐中逐渐显现。那些毛发较少的个体更易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因为他们更容易追到猎物,更容易填饱肚子,也更容易找到伴侣,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当然,头部和隐私部位的毛发得以保留,因为它们在当时尚未穿着衣物的生活中仍具有保护作用。
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也对人类失去毛发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性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在哪个国家,男性通常比女性拥有更茂密的毛发,这可能就是性选择的结果。
另一种可能性是,毛发的减少有助于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在人类开始食用熟食之前,生吞活剥的饮食方式可能导致毛发成为寄生虫的温床,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毛发较少的个体更有可能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
综上所述,人类失去全身毛发大概率与生存方式的改变有关。大约150万年前,人类开始失去全身的茂密毛发,向"裸猿"转变。这一转变的具体机制可能是一个微小的起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答案变得越来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