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江都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58:2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江都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积极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通过产业振兴、就业帮扶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利用。其中,大桥镇乡村振兴协会的“四助”模式和全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01

大桥镇乡村振兴协会的“四助”模式

大桥镇乡村振兴协会坚持红色护航,发挥“四助”作用,服务乡村振兴,结出丰硕成果。

助医解困,雪中送炭

2018年,在爱心企业扬州昌盛车业有限公司鼎力支持下,成立全市第一家乡镇大病救助基金会,专项用于本镇范围内因大病住院陷入困境家庭的医保外个人费用的分档救助,按着章程规定,患者个人申请,村级报送,镇级审核,每半年集体研究核报一次,实行年度审计和公示。一个患者一个年度,最高可获得3万元的一次性报销。截止2024年底,昌盛大病救助基金会共收到爱心企业善款捐赠350万元,7年时间,共接受申报救助213人次、救助金额187.97万元、账面善款余额162.03万元。光明村60岁妇女朱克方,患脑动脉瘤住院,医保外个人自费16万余元,丈夫又常年有病,女儿出嫁,一场大病让本不宽裕的老两口陷入困境,接到村申报资料后,昌盛大病救助基金会立即审核、快速审批,及时支付,患者家庭收到最高额3万元救助款时,连连说好,感谢不尽。

助学扶贫,雏鹰圆梦

为切实解决双困生(家庭困难、学业困难)的学业问题,该镇协会与扬州技师学院、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校紧密合作,坚持党政领导、协会牵头、校会联合、村组配合的办法,摸清“双困生”底数,以“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推介“贫困生”入学扬州技师学院圆梦班;把有学业困难的孩子入学天海职业技术学校免学费半工半读,让他们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健康成长,学有所长,通过校企合作,推荐毕业生就业。近年来,他们共向扬州技师学院和天海职校输送贫困生38名。2018届贫困生马芙蓉从天海技校毕业后被推荐到企业就业,现已成长为技术骨干,月收入近10000元,成了家庭脱贫致富的顶梁柱。与此同时,协会还多渠道筹集资金,对贫困生给予每人每年1--2000元助学帮扶直至完成学业。

助力就业,帮扶脱贫

截止2024年底,该镇低收入人口699户,其中:边缘户11户;低保户163户;特困户525户。他们采取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优先职介,鼓励创业的办法,提供低收入群体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在全镇分片区落实低收入群体优先就业点5个。同时,发挥各地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嘶马和中闸早晚小菜的农副产品种植(黄花菜、萝卜头),花荡、大桥的油画笔和金属丝网,优先招录低收入农户就业,优先考虑低收入农户种植和季节性用工,优先设置笔刷、丝网到户加工点,优先考虑低收入农户参与村庄综合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等集体用工。多渠道、全方位为低收入农户推介就业和务工,开展协会成员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活动。2024年,新增扶贫企业4家,各类企业安排低收入农户就业或季节性用工近百人,协会帮扶低收入农户就业16户、企业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50户,实现低收入农户脱贫50户。

助村兴业,项目增收

协会联合农口部门,强化对全镇经济薄弱村的调研,因地制宜,因村选项,找准助业增收的新路子,形成专项调研报告供党委政府决策,推动和落实年度经济薄弱村帮扶项目,2021年以来,常平村仓储用房、松山村三巷土地股份合作社粮食烘干房等3个项目分别获得区老区三会经济薄弱村增收项目扶持各5万元。2024年,协会联合镇农业农村局,上争强村富民等项目三个,项目总投资597万元。其中区级支持290万元,镇级支持252万元、村自筹55万元。坤平村老村部标准化厂房改造项目,总投资187万元,建成1700平米标准化厂房。其中区财政投入资金40万元,镇财政投入137万元,村自筹资金10万元,该项目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交付,投入运营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创收近20万元。另外,该镇财政每年拨付40万元给乡村振兴协会,由协会对各村年度增收项目进行考核奖励和低收入农户救济,2024年,年度村级增收项目涉及22个村,25个项目,补助资金35万元,低收入农户帮扶50户,帮扶资金达5万元。

0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江都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以稻米产业集群建设为例,2024年1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朱新华带队考察了江都区项目实施单位江苏金麦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考察组对金麦穗的稻米产业基础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后期要加快实施进度,尽快投入生产使用,确保项目任务落到实处。

在小麦生产方面,2024年江都区小麦种植面积达64.05万亩,较上年增加0.2万亩。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措施,预计亩产、总产均较上年增加。全区投入机械近11000台套,小麦机收率达100%,确保小麦收割及时、不误夏种。

03

经验与启示

江都区的农村可持续发展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

  1. 创新扶贫模式:大桥镇乡村振兴协会的“四助”模式,通过助医、助学、助业、助村等多元化方式,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值得借鉴推广。

  2. 重视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4.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补助资金等政策支持,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江都区的实践表明,通过产业振兴、就业帮扶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