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泼墙绽火花,蔚县打树花入选国家级非遗
铁水泼墙绽火花,蔚县打树花入选国家级非遗
蔚县打树花是河北省蔚县暖泉镇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打树花按照分工分为“掌炉”和“掌勺”两部分,掌炉者负责冶炼、抬送铁水,掌勺者则负责打树花表演。表演时,艺人们用特殊的工具将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其军事地位更加突出,由于冶炼兵器、农器具的需要,促成了暖泉镇发达的冶炼铸造业,打树花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2003年8月,著名文学家冯骥才游览蔚县风光时,发现了“打树花”,将其与蔚县剪纸(俗称窗花)、雪绒花一起并称为“蔚州三花”,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的关注。2008年,河北省蔚县暖泉镇政府为了保护古堡和扩大游客容纳量,在开阔地区建立了一个树花广场,并模仿了北官堡的城墙修建了一座新的城墙。2016年7月19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打树花”艺人一改以往正月表演的传统,身着厚重羊皮袄,用新出炉1600多摄氏度的铁水打出万朵金花。2024年2月,春节期间暖水古镇打铁花表演将在2024年2月11日至2月12日、2月23日至2月25日(正月初二至初六、十四至十六)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暖泉古镇室外进行表演。
2007年,暖泉镇“打树花”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12月22日,文旅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蔚县“打树花”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蔚县打树花”非遗项目入选。
蔚县打树花的表演过程极具观赏性。表演者通常身穿羊皮袄、头戴斗笠,使用特制的木勺将高温融化的铁水用力泼洒在坚硬的城墙上。铁水温度高达约1000℃,当它打在冰冷的城墙上时,会迸溅出璀璨的朵朵火花,串起来呈树冠状,随后瞬间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这种表演不仅需要艺人们具备高超的技巧,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以确保安全。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绝不亚于燃放烟花。
蔚县打树花不仅是一项视觉盛宴,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同时,打树花与蔚县的其他民俗活动,如剪纸等,共同构成了蔚县独特的文化景观。蔚县剪纸艺术源起于窗花,以其独特的“阴刻”技法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与打树花一起,展现了蔚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现代,蔚县打树花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旅游项目。每年元宵节期间,都会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观赏这一独特的民俗表演。当地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蔚县打树花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2008年,暖泉镇政府在开阔地区建立了树花广场,并修建了新的城墙,为表演提供了更好的场地。2016年,艺人开始尝试在非传统时间进行表演,进一步扩大了这一民俗活动的影响力。2020年,蔚县打树花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蔚县打树花不仅是一项民俗活动,更是一张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随着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不断推进,蔚县打树花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