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赵季平创作《好汉歌》:一首传唱不衰的英雄赞歌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36: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赵季平创作《好汉歌》:一首传唱不衰的英雄赞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这首《好汉歌》自1997年问世以来,不仅成为电视剧《水浒传》的经典标识,更在各类重要舞台上频频亮相,成为传唱不衰的国民金曲。而它的创作者,正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

01

创作缘起:要一首“山东味儿”的主题曲

1997年,电视剧《水浒传》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制片主任张纪中对主题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体现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山东气质。为此,他找到了曾为《便衣警察》创作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词作家易茗和作曲家赵季平。

赵季平,这位深受父亲赵望云影响的作曲家,从小就立志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他深知,要写出具有山东特色的音乐,必须深入民间,从最纯正的民歌中汲取养分。于是,他开始广泛搜集和研究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歌素材,这些地区的音乐风格与《水浒传》的故事背景高度契合。

02

歌词创作:从“哥哥说声走”到“大河向东流”

最初,易茗创作的歌词是“哥哥说声走,山上有朋友”等,但张纪中感觉气势不够磅礴,不够大气。就在录音前的最后时刻,易茗突然灵感爆发,写出了“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这两句荡气回肠的歌词。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气势恢宏的开篇震撼了,一致认为这才是《水浒传》应有的气魄。

03

作曲与演唱:刘欢的“意外”加入

有了满意的歌词,赵季平开始着手谱曲。他巧妙地将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歌元素融入旋律中,同时运用了大跳旋律和休止符,使音乐既粗犷豪放又朗朗上口。为了更好地表现梁山好汉的群体形象,他采用了领唱与合唱相结合的形式。

在演唱者的选择上,剧组最初找了一位知名度较高的歌手,但试唱效果并不理想,被认为“太痞气”。此时,正在录音室录制另一首歌曲的刘欢进入了赵季平的视野。在认真看了曲谱后,刘欢提出将人声调小一点、乐队声音调大一点的建议。结果,刘欢一开口就震撼了所有人,张纪中和赵季平当即决定由他来演唱这首主题曲。

04

音乐特点:融合与创新

《好汉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赵季平将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歌元素巧妙融合,创造出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的音乐语言。歌曲采用了一段式结构,由五个乐句构成,前两句运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增强了音乐的辨识度。大跳旋律的运用,如纯八度、小七度、纯五度等,不仅增加了歌曲的动力感,也是对传统民族音乐手法的致敬。

在演唱形式上,赵季平采用了领唱与合唱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形式既突出了个体的英雄气概,又展现了群体的豪迈精神,完美契合了《水浒传》的主题。刘欢的演唱荡气回肠、情真意切,将歌曲的意境推向了高潮。

05

赵季平的艺术追求

《好汉歌》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凝结了赵季平对民族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作为一位创作上千部作品的音乐家,赵季平始终保持着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他常说:“生活实践是艺术的源泉。”正是这种扎根生活的创作态度,让他能够创作出如此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

如今已76岁的赵季平,依然保持着每天3小时的创作习惯。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正如他在《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的序言中所写:“我这一生,就是想用音乐为人民说话,为时代发声。”

《好汉歌》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段传奇。它凝聚了赵季平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首歌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只有深深扎根于民间,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