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山楂:5大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常用中药山楂:5大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山楂,又名山里红、红果子等,是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降脂降压等功效,是常用中药之一。
山楂的功效
1. 消食化积
山楂能消食积、行瘀血,入脾胃消积滞,散宿血,治疗水痢及产后腹中块痛。《本草纲目》记载,山楂能“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滇南本草》记载其能“消肉积滞,下气”,并能治疗吞酸、积块。《本草蒙筌》则强调其“行结气,疗症疝”。
2. 活血化瘀
山楂味酸,性微温,能消食积、行瘀血。《本草经疏》指出山楂能“入脾胃消积滞,散宿血”,因此能治疗水痢及产后腹中块痛等症。《日用本草》指出其能“化食积,行结气,消血痞气块”,说明山楂能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3. 降血压
山楂富含多种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促进钠元素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压。但山楂性酸,不当食用易伤胃,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并适度食用山楂。
4. 改善消化系统
山楂中的有机酸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此外,山楂还有解脂、抗菌、抗病毒之效。适量食用,可改善消化系统。
5. 其他功效
山楂还具有减肥减重、抗菌抗病毒、防癌抗肿瘤、提升免疫力、降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其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有机酸等成分,具有强效的抗菌、抗病毒能力,能抑制病毒增殖、杀灭细菌,增强人体免疫力。
使用方法与用量
-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炮制方法
- 山楂:拣净杂质,筛去核。炒山楂: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焦山楂: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为度,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 山楂炭: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纲目》:九月霜后取山楂实带熟者,去核,曝干。或蒸熟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
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 生食过多会令人嘈烦易饥,损害牙齿,特别是蛀牙的人。
- 脾胃虚弱且伴有积滞的人应与补药同用,且不宜过度使用。
- 气虚腹胀、脾虚不食的人禁用。服用人参的人忌用。
- 食用过多会耗气、损齿、易饥。空腹、体弱或病后的人忌食。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 腹泻者慎用。
- 肠胃功能不良者慎用。
- 低血糖患者慎用。
- 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 孕妇慎用。
可治疗的相关疾病
子宫肌瘤、前列腺炎、心内膜炎、胃溃疡、胃及十二指肠炎、心包炎、慢性肾衰竭、子宫颈恶性肿瘤(子宫颈癌)、二尖瓣狭窄、胃下垂、胃肠出血、肾丝球肾炎、嗳气、多痰、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腰痛、心绞痛、冠状动脉疾病、心律不整、高血脂、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疼痛、积滞、低血压、呕吐等。
化学成分
山楂含有左旋表儿茶精、槲皮素、金丝桃甙、绿原酸、枸櫞酸、枸櫞酸单甲酯、枸櫞酸二甲酯、枸櫞酸三甲酯、蔗糖、黄烷聚合物、熊果酸、花色素类、酸类、可溶性糖类、黄酮、草酸、苹果酸、琥珀酸、乙酸、维生素C、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等成分。
注意:以上所有信息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任何医疗行为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