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透视:纠缠光子-自适应光学成像 | Science
研究透视:纠缠光子-自适应光学成像 | Science
基于校正光学像差,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AO)革新了从天文学到显微学的成像领域。然而,在无标记显微镜中,传统的自适应光学(AO)面临着限制,因为没有引导星(guide star),并且需要选择特定于样品和成像过程的优化度量。
近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Patrick Cameron,Hugo Defienne等,在Science上发文,提出了利用纠缠光子之间的相关性,直接校正点扩展函数的自适应光学(AO)方法。这种无引导星的方法,还独立于样本和成像模式。
实验表明,在存在像差的情况下,基于明场成像设置,对生物样品进行成像,这一装置由空间纠缠光子对的光源操作。在校正特定像差方面,这种方法比传统自适应光学(AO)表现更好,特别是那些涉及大量散焦的像差。该项研究,提升了无标记显微镜的自适应光学(AO),在量子显微镜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1. 量子辅助自适应光学(quantum-assisted Adaptive optics,QAO)的概念。
图2: 实验装置。
自适应光学提供了从成像系统中消除像差的方法,并使从天文学到显微镜的成像应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常,需要“引导星(guide star)”,并且可变形反射镜或空间光调制器校正传播波前中的失真,从而产生清晰的图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样品或成像系统,都适用于导航星。
该项研究表明纠缠光子可用于自适应光学,证明了在不需要导星的情况下,生物样品中的消除像差的能力。当存在像差的情况时,这种量子自适应光学是对生物样品进行成像的有力工具。
文献链接
Patrick Cameron et al. , Adaptive optical imaging with entangled photons. Science 383, 1142-114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