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辩:摇腕起倒与提按笔法
书法之辩:摇腕起倒与提按笔法
在书法艺术中,笔法是决定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摇腕起倒与提按笔法的争议由来已久,不同的书法家和学者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笔法的特点、争议及其在书法实践中的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的精髓。
一、摇腕起倒之解析
摇腕起倒,是将笔拿斜之后开始摇动手腕,使腕子一起一倒的动作。然而,这种刻意的摇腕起倒与因正常运笔自然产生的手腕动作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我们正常使用毛笔进行书写时,随着笔法的运用和书写速度的提升,手腕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摇动和起伏。但这是运笔过程中的自然表现,并非为了完成笔画而特意去做的动作。在这种自然的运笔状态下,我们的书写非常自如,能够跟随笔法的节奏,快速而灵活地变化,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笔触效果。
与之相反,刻意以摇腕起倒的方式去书写笔画,会使笔画变得机械、教条和死板。就如同拿着棒槌当针使,虽然能写出笔画,但这些笔画缺乏生命力和变化性。它们只是随着手腕的机械摇动而产生,如同摇橹一般,一下一下地重复,无法展现出书法应有的无限变化和灵动之美。
例如,我们观察一些书法家的书写过程,从平面上看可能会发现他们有类似摇腕起倒的动作。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他们为了写出笔画而特意做出的动作,而是在运笔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表观现象。我们必须明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概念,避免陷入机械的摇腕起倒误区,从而更好地掌握正确的传统提按笔法,展现书法的魅力。
二、传统笔法之丰富
(一)起笔、行笔与收笔
起笔、行笔、收笔是书写点画笔锋运动的全过程,正如古人所言 “逆入,涩行,紧收”,这三种用笔方法共同构成了 “一波三折” 的书写特点。起笔要逆入,如横画竖着下笔,竖画横着下笔,即使是露锋起笔的点画,也应凌空取逆势落笔,如同跳远欲进先退、拳击欲伸先缩,这样能让用笔更有力。行笔需注意节奏,不可平拖直曳。收笔则要做到紧收,如楷书的收笔多是回锋收笔,给人以圆满稳定之感。在书写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至关重要,起笔决定了笔画的开端形态,行笔影响着笔画的流畅度和质感,收笔则为笔画画上完美的句号,使整个点画完整而富有韵味。
(二)提笔与按笔
提笔,是将笔锋提起但不离开纸面,能使写出来的点画线条比较细匀。按笔则是将笔锋按下,使墨下注入纸,从而写出粗浓的点画。提按是笔锋的上下纵面运动,二者相互配合,迅速连贯且交替进行。运用好提按笔法,能让点画轻重分明,充满节奏感和情感表达。例如在书写一幅作品时,通过提按的变化,可以表现出欢快、激昂、沉稳等不同的情感氛围。书法最忌平按直曳,轻重不分,只有熟练掌握提按技巧,才能使作品生动有神。
(三)转笔与折笔
转笔是指笔锋作横面旋转运动,在起笔、收笔或行笔的转折处,笔不停驻,用力均匀、顺势转锋,写出没有方折棱角的圆浑点画。折笔与之动作相似,但在转折处要顿笔折锋,写出方整刚劲、锋芒棱角的点画。转笔适用于各种书体,篆书通常全用转笔,掺入隶书笔意的篆书也有折笔。隶书则多用折法,当然也有转法,但折法更重要。在书写过程中,根据字体和风格的不同,灵活运用转笔和折笔,能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疾笔与迟笔
书写决不是一种机械的匀速运动,疾笔和迟笔代表着笔锋运动的不同速度。疾笔有挥戈斫阵之势,迟笔有紧战行之态。不同的行笔速度写出来的点画效果各异,一般来说,写撇比捺快些,写横较竖要慢些,写隶书比篆书快些,写楷书较写行草书要慢些。行笔的快慢要根据点画、字体而定,灵活运用。例如在书写行草时,可以适当加快速度,体现出流畅洒脱之感;而在书写楷书时,则需放慢速度,保证笔画的规整和稳重。只有掌握好疾笔与迟笔的运用,才能使作品富有变化和韵律。
三、摇腕起倒与提按笔法之争议
关于摇腕起倒是否为正确笔法,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坚决认为摇腕起倒是机械动作,会使笔画变得教条。正如孔繁宝所言,“当以摇腕起倒的方式去书写笔画时,那笔画是死的,是教条的,把可变的很多笔触里的东西都变成了机械的动作。比如在书写过程中,这种机械的摇腕就像摇橹似的一下下,无法展现出笔锋应有的无限变化,使得笔画缺乏生命力和灵动之美。”
崔寒柏也对摇腕起倒表示出相同的看法。“这“摇腕起倒”要有什么概念啊?(正确笔法)这是靠弹性出去的,然后很多笔是抖的,动作是抖的。它这“摇腕起倒”是摇住边带过来(笔杆动作倒向左或右),他全都顺的,所以他这个笔画里面不蕴含力量,和这个(正确笔法)抖出来之后有好多都是蕴含力量。所以笔法真正学会了之后,里面就会出现这个笔毫入纸的各种角度和和力道,直到把笔毫打开,等到收好的时候,就好多地方,你看这个“撇”起来,为什么中间这个肚是粗的呢?他从这儿这么一走下去,这么一提起来之后,你这个毛笔它这个弯曲下去之后,他这个毛笔就是有一个一段在这纸里面就是打开的。因为他这个笔到这,他就是笔那么长嘛,到这就是很有劲儿给打开来,然后到这就(弹)带出来的。所以好多自然,这个自然既天然的表达出这个字本身的那些一切一切结构和特点,而且还在你书写的过程中非常的流畅。所以当你看到一幅好的字,他的书写过程非常流畅的时候,这个是真正掌握了书写。(如)你看到写这个字啊,这种费劲呢……,那肯定就不对,所以我们这个这看着很舒服很顺畅,它是完全自然,那就对了,拿笔也对了,书写也对了,结构对了。古代的都是那么写的,还有是那种(摇腕起倒)写法,他一天要写多少字,他累死了。”
然而,也有不少人认为历代皆有用笔摇腕,是合理的运笔方式。黄简就指出,用笔摇腕,历代皆如此,典籍讲用腕的很多。如宋・姜夔《续书谱・用笔》中提到 “大抵要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沈尹默先生用人走路来说明摇腕的合理性,笔毫在点画中移动,就好比人在路上行走,两脚必然一起一落,笔毫也得一起一落,落就是将笔锋按到纸上去,起就是将笔锋提开来,这正是腕的唯一工作。手腕一左一右,笔锋就一起一倒,或一起一伏。
此外,从晋唐书法家的书写习惯来看,也存在对摇腕的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晋唐书法家在书写时肯定会用到摇腕,因为手腕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以 360 度正反运转,用手腕指挥笔锋运行,能写出高质感的线条。但也有人觉得晋唐书法家用什么笔和纸,以及是否用摇腕进行书写答案是不确定的。毕竟古人用笔在 “意”,意又出在 “笔势”,笔势又体现在 “技法”,关于摇腕可能有时用之,但不可能即写便摇。
综上所述,关于摇腕起倒与提按笔法的关系存在着争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无论如何,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理性地对待摇腕起倒这一动作,既要避免陷入机械的摇腕误区,又要善于从传统中汲取有益的运笔方式,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法笔法,展现书法的独特魅力。
四、书法笔法之思考
摇腕起倒与提按笔法之间的争议,实际上反映了书法笔法在不同观念和实践中的多样性。摇腕起倒作为一种特定的运笔方式,在一些人看来是机械教条的动作,会限制笔画的生命力和变化性;而在另一些人眼中,摇腕是历代书法传承中的一部分,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摇腕起倒与提按笔法对立起来。书法笔法的选择应该根据个人习惯和书写效果来决定。每个人的书写风格、手感和艺术追求都不同,因此适合的笔法也会有所差异。有的人可能更擅长运用提按笔法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等技巧,通过细腻的提按、转折和疾迟变化,展现出丰富的笔画形态和情感表达;而有的人则可能在摇腕的过程中找到独特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在书法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笔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宝藏和基础,但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而应结合现代的审美观念和个人的创造力,尝试新的运笔方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在传统笔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书法的基本功训练。无论选择何种笔法,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支撑。通过不断地观摹经典作品、练习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和审美水平。只有在扎实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书法笔法。
总之,书法笔法是一个充满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领域。我们应该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个人习惯和书写效果选择适合自己的笔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展现书法的独特魅力和个人的艺术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