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成国内最长智慧管廊:45.7公里全程智能化管理
广州建成国内最长智慧管廊:45.7公里全程智能化管理
在广州市地下深处,一条全长45.7公里的“地下巨龙”正悄然守护着城市的运行安全。这就是环城管廊——国内规模最大、最长的地下综合管廊。它穿越广州中心五区,串联近30座变电站、三大自来水厂、多个通信枢纽,是名副其实的“地下守护神”。
智慧管理:科技赋能城市安全
环城管廊的智能化管理堪称一绝。全线设有2000多个摄像头,实现全天候监控。一旦发生异常,视频监控系统会立即与应急响应机制联动,确保及时处理。同时,管廊内还安装了氧气检测仪、温湿度变送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环境参数。
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引入了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出一个与真实情况同步的数字化模型。这个模型不仅用于日常巡检,更能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快速定位资源设备,辅助决策处置。
安全保障:多重防护筑起生命线
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环城管廊在安全保障方面下足了功夫。管廊设置了消防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还特别注重气体安全监测。通过保时安科技提供的气体检测解决方案,可以24小时动态掌握管廊内气体泄漏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报警和排风等措施。
此外,管廊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人防要求,能够有效抵御冲击波等外部威胁,确保内部管线安全。这些措施共同筑起了守护城市安全的坚实屏障。
综合效益: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环城管廊的建设带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它不仅提升了市中心的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还实现了供电、供水、通信的综合平衡和远程调度。未来,它还将逐步收纳城市上空的“蜘蛛网”,让架空线路陆续下地,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
从建设角度看,环城管廊与地铁十一号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共享12座工作井,有效整合了用地,减少了二次开挖,提高了施工效率。这种创新的建设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示范意义:引领智慧城市建设
环城管廊的成功建设运营,为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它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也为未来城市的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
作为全国第一个落实地下综合管廊防护要求的城市,广州为全国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环城管廊的成功经验,必将推动更多城市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智慧城市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