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新血压标准发布:电子血压计成首选,这些变化与你息息相关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8: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新血压标准发布:电子血压计成首选,这些变化与你息息相关

2024年8月,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自1999年以来的第五版指南,凝聚了116位专家学者的智慧。新指南不仅更新了血压标准,还对血压测量方式、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建议,引发了广泛关注。

01

血压标准大调整,130/85成新基准

新指南将正常血压范围调整为130/85mmHg,这意味着,如果你的血压值在这个范围内,就属于理想状态。同时,家庭自测血压的标准也有所变化,≥135/85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这一调整体现了对血压管理的重视,有助于及早发现和预防高血压。

02

电子血压计成首选,水银血压计将退出历史舞台

新指南明确指出,不再建议使用传统的水银血压计,而是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这一变化基于多方面考虑:

  1. 准确性与便利性:电子血压计操作简单,读数直观,特别适合家庭自测。而水银血压计需要专业技能,容易因操作不当产生误差。

  2. 安全性:水银血压计存在汞泄漏风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潜在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呼吁逐步淘汰医用汞设备。

  3. 发展趋势:随着技术进步,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精度已大幅提升,完全能满足临床需求。同时,可穿戴设备等新型血压测量技术也在快速发展。

03

家庭自测血压,为何如此重要?

新指南强调,家庭自测血压与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

  1. 白大衣效应:很多人在医院测量血压时会因紧张而偏高,而在家中则能反映真实的血压状况。

  2. 持续监测:家庭自测能提供更连续的血压数据,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

  3. 患者参与:鼓励患者参与血压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04

高血压诊断标准未变,但管理更严格

虽然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为140/90mmHg,但新指南提出了更严格的管理目标。对于一般患者,诊室血压应降至<140/90mmHg,如果能耐受,最好降至<130/80mmHg。这表明,即使未达到高血压标准,也需要重视血压管理。

05

预防高血压,生活方式干预是关键

新指南强调,生活方式调整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具体建议包括:

  • 限盐: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建议使用低钠盐。

  • 减重:保持健康体重,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

  • 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戒烟戒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 心理平衡:保持良好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干预。

06

专家解读:新指南带来哪些改变?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会长王增武教授指出,新指南充分体现了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特色,既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又贴近我国人群特点。例如,针对我国高盐饮食的现状,特别强调了限盐的重要性;同时,新指南还纳入了更多中国人群的研究数据,使建议更具针对性。

高血压,这个看似平常的慢性病,正悄然年轻化。根据最新数据,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9%,这意味着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已悄然年轻化,35岁以下人群的患病率已超过20%。高血压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需要警惕。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新版指南的发布恰逢其时。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最新的血压管理标准,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预防高血压需要从年轻时就开始,需要从生活方式的点滴改变做起。正如一位专家所说:“高血压的防治,不仅是医生的事,更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所以,不妨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压,选择一款合适的电子血压计,定期监测。同时,从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入手,为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毕竟,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高血压最有效的“良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