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泛滥,将我们拉入“全民弱智时代”
短视频泛滥,将我们拉入“全民弱智时代”
短视频平台的流行,使得一些缺乏品味和深度的内容得以广泛传播,并逐渐占据公众视野。在这种环境下,似乎只要能吸引大量关注、带来经济收益,任何手段都变得合理化。
底线和道德规范不断受到挑战,某些行为即便触及社会公序良俗,也不再轻易引发批评,反而被部分人视为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
创作者们利用固定的情节模式创作短剧,这些剧情往往紧扣人心,通过反复播放达到对观众心理的深刻影响,容易使缺乏判断力的人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现象不仅限于青少年群体,成人同样受到影响。在追求即时满足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忽视长期的负面影响,比如减少阅读和体育活动的时间,这对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更严重的是,一些用户为了支持心仪的主播,甚至不惜动用生活费或借贷打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直播行业中的部分内容制作人,会采取极端措施来迎合观众口味,牺牲了内容的质量和价值。科技的进步本应服务于人类,但若其发展方向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那么即使文明在表面上有所进步,也会伴随着无脑化趋势的加剧。
当人类过度依赖技术,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我们或许正面临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工具的风险。
特别是在教育方面,随着2022年及之后AI技术在K12教育阶段的应用日益普及,在一线城市中,许多家庭不仅在学校内为孩子提供AI辅助学习的机会,还在课外报名参加各种机器人编程课程。
这反映了家长们希望孩子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避免被落后的教育方式所淘汰的愿望。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埃隆·马斯克在美国创办的学校,那里没有传统的考试压力和大量的作业,而是以游戏为基础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避免了不必要的竞争和机械化学习。
相比之下,国内的一些教育机构则倾向于使用智能设备和海量题库来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将他们的成绩和能力严格分级,如同企业管理员工一般。这样的做法虽然旨在提高效率,却也可能导致学生沦为遵从指令的“工具人”,失去了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
长此以往,可能会培养出一批高学历但在心理和社会技能方面存在缺陷的年轻人,增加了他们患社交障碍、焦虑症或抑郁症的风险。
因此,尽管科技带来了诸多便利,我们也应该警惕随之而来的盲目跟风现象,它可能引导人们走向错误的价值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尤为重要,不应因害怕被视为异类而放弃自己的见解。
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保持清醒,坚守个人的原则和立场,不被潮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