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晚:非遗元素+人民性,创新突破迎新年
2025年春晚:非遗元素+人民性,创新突破迎新年
1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举行首次彩排。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今年的晚会以“欢乐吉祥、喜气洋洋”为主基调,通过多种艺术形态和创新表达,描绘河山添锦绣的美丽中国画卷和星光映万家的温暖幸福年景。首次彩排中,原创歌舞、经典戏曲、相声小品等各类型节目顺利完成串联,带来浓郁的过年气息。
非遗元素融入,展现文化自信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导演组将节庆民俗、非遗技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各类非遗元素巧妙融入舞台呈现、节目编排和视觉包装之中,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
在节目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多个非遗元素的呈现:
- “女书”:这种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被融入歌舞节目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常德丝弦”:这一湖南地方传统音乐,以创新的形式出现在春晚舞台上,让观众领略到地方文化的韵味。
- “贺州板鞋龙”:广西贺州的这一传统民俗活动,通过舞蹈形式展现,传递出浓厚的民族风情。
这些非遗元素的融入,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了文化自信。正如导演组所说,这种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聚焦普通人,深化“人民的春晚”理念
今年的春晚更加注重人民性,邀请普通奋斗者走上舞台,展现他们的风采。通过“春晚等着你”活动,导演组邀请了多位普通劳动者参与彩排,包括“绿皮慢火车列车长”胡贵川、“麦子阿姨”秦士芳、“外卖诗人”王计兵等。他们的故事,成为春晚舞台上最动人的篇章。
此外,“农民文学奖”获奖者危勇、蒋慕平、余秀华等也参与了演出。这些来自基层的创作者,用他们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农民的精神风貌。这种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的创作方式,让春晚节目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创新突破,打造文化盛宴
在创新方面,今年的春晚也做出了诸多尝试。节目形式上,融合了歌舞、戏曲、相声、小品、魔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运用了AR等先进技术,增强了视觉效果。例如,塔沟武校的功夫小子们将在北京主会场和武汉分会场带来精彩的武术表演,这是他们第22次登上春晚舞台。经过近4个月的精心准备,他们将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节目内容上,导演组面向全国各地寻找创意灵感,创作了一批贴近生活热点、能与观众产生更多共鸣的作品。例如,小品《象棋村甲》以象棋文化为切入点,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乐趣;歌曲《岁月开出的花》则通过温暖的旋律,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总台春晚逐步“揭开面纱”,武汉作为四大分会场之一也备受关注。长江日报记者获悉,目前武汉分会场节目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央视日前官宣的主创团队中,2025年总台春晚武汉分会场的导演张敏,曾是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的总导演。2024年总台春晚西安分会场被网友赞誉为“国风美学拉满”,《山河诗长安》通过AR技术让“李白”穿越时空与现场观众吟诵《将进酒》,让无数人震撼的同时,更是带动了西安春节旅游市场的火爆。此次武汉分会场将会呈现怎样的精彩,也备受期待。
接下来,春晚全体演职人员将不断完善提升、用心用情打磨每个节目,力求为海内外受众呈上一道情意浓浓、暖意融融的文化盛宴,陪伴全球华人一同迎接喜庆热烈的乙巳蛇年的到来。众多观众也期待,作为春晚分会场,武汉这座英雄之城、历史文化名城,将在2025年春晚上有着令人震撼的表现。
2025年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通过非遗元素的融入、人民性的体现以及节目的创新编排,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这是一场属于全体中国人的文化盛宴,让我们共同期待除夕夜的到来,一起感受这份喜悦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