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掀起全民防治热潮
世界肝炎日: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掀起全民防治热潮
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立即行动,消除肝炎”(It's time for action!)。这一主题旨在提醒全球各界加快行动步伐,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肝炎目标。
据WHO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死亡人数从2019年的110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130万人,其中83%是由乙型肝炎引起。中国作为病毒性肝炎大国,疾病负担尤为沉重。据统计,我国当前乙肝病毒携带者约7500万人,每年肝癌新发病例约为33万人,其中92%的肝癌由乙肝病毒引起。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肝炎防治宣传热潮。近日,该中心在福建宁德市、安徽阜阳市、河南鹿邑县和淮滨县等地成功举办了一系列“肝健康促进示范区”延伸项目交流启动会。
在宁德市和阜阳市的活动现场,来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崔富强教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肝炎室王锋教授以及福建省预防医学会的洪荣涛主任,分别从全球、全国和省市级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乙型肝炎防控措施的必要性、有效性等问题,充分探讨了我国的先进经验对消除肝炎全球流行的贡献和重要意义,为全国的公共卫生战线的工作者们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在淮滨县和鹿邑县,中心副主任郭徽带队深入基层,捐赠了爱心企业赞助的检测试剂等物资;同时还与县疾控系统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推广和介绍了其他地区的优秀经验和先进做法,同时也认真听取了基层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项目主管王凤姣收集和整理了大家在一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转达给相关专家,起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这样的活动也受到了那些常年奋战在一线的公共卫生系统医疗人员的高度评价。
中心主任李明阳表示,自2020年以来,中心的“肝健康促进示范区项目”延伸项目累计投入乙肝防控物资及培训费用585.4万元,557.7万人重点人群接受肝健康宣传教育,327.9万人自愿参与公益检测,其中137万人次完成主动预防的疫苗补种,培训了大量的基层疾控骨干。其中在80个村推动了村民护肝使者;开展了340场培训基层疾控骨干的会议,累计培训1.46万人次;开展了662场校园科普+社区宣传活动,参加人数达237.5万人;捐赠乙肝筛查物资257万人份。
展望未来,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将继续携手全国乃至全世界致力于消除肝炎的企业、专家学者、志愿者等各界人士,齐心协力,为构建一个没有肝炎的未来而继续努力。
中国肝炎防治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肝炎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乙肝疫苗接种已覆盖99%新生儿,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持续下降,特别是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已控制在1%以下,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提出的儿童乙肝防控目标,保护了数千万儿童免受乙肝危害。
肝炎传播途径与预防要点
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则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疫苗接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接种3针,全程接种后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此外,甲肝减毒活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
切断传播途径:对于甲肝和戊肝,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丙型肝炎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但通过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高危人群筛查: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炎病毒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专家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
尽管我国的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巩固成效迫切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消除肝炎。
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消除肝炎需要政府、医疗机构、企业、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提高全民肝炎防治意识,推动早筛早诊早治,最终实现2030年消除肝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