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洋河挂面入选非遗名录,传统美食迎来发展新机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23: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洋河挂面入选非遗名录,传统美食迎来发展新机

近日,庐江县泥河镇洋河挂面制作技艺成功列入该县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消息再次将这道传承千年的传统美食推向公众视野。作为皖中地区一道亮丽的美食名片,洋河挂面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更凝结着匠人精神和乡村记忆。

01

千年匠心,工艺传承

洋河挂面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历经明清两代的兴盛,至今已逾千年。其制作过程繁复精细,从选料到成品需经过十几道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首先,精选优质面粉,加入适量精盐和水,经过反复揉搓形成面团。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十分考验匠人的经验和手法。面团需静置发酵,以增加其韧性和弹性。随后,将面团搓成长条,盘起醒发,这一过程称为“盘条”。醒发后的面团经过再次发酵,便可进行“抻条”,即手工拉伸成细长的面条。最后,将面条挂在特制的竹竿上,在阳光下自然晾干定型,这一环节被称为“上竹”。

整个制作过程需严格控制湿度和温度,稍有不慎就会影响面条的品质。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才造就了洋河挂面“洁、白、净、干、细”五绝的独特品质。

02

非遗瑰宝,文化传承

2023年,洋河挂面制作技艺被列入庐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历史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文化意义的肯定。作为一项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洋河挂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挂面常被用作祝寿的吉祥食品,寓意长寿和安康。在庐江地区,每逢节日庆典或重要时刻,一碗热腾腾的洋河挂面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凝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03

乡村振兴,产业新篇

在新时代背景下,洋河挂面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泥河镇政府积极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非遗+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目前,洋河村的手工挂面作坊虽仅存10余个,但当地政府已意识到这一传统技艺的价值。他们一方面组织手艺人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建成了占地700平方米的手工作坊。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挂面的生产能力,更为当地村民开辟了增收渠道。

据村民汪兴满介绍,仅一个腊月,通过制作挂面就能增收三四千元。这种“非遗+产业”的发展模式,不仅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04

传承挑战,未来可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洋河挂面制作技艺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当前,掌握这门技艺的匠人平均年龄已达71岁,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多外出务工,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面对这一挑战,当地政府和手艺人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们希望通过建立传承机制、开展技艺培训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同时,也期待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洋河挂面的故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写照。它不仅是一碗面的滋味,更凝结着匠人精神和乡村记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这份承载千年匠心的美食,继续香飘人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