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下的“一盔一带”,你真的会戴吗?
新国标下的“一盔一带”,你真的会戴吗?
自去年7月1日起,《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GB811-2022)“新国标”正式实施,对头盔的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很多人仍然不清楚如何正确佩戴头盔。你知道吗?正确佩戴头盔不仅能保护你的头部免受伤害,还能让你在关键时刻救命。那么,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佩戴方式呢?快来一起学习吧!
头盔的正确佩戴方法
量与调:首先,要量好自己的头围或试戴头盔后确定合适的尺码。佩戴时需将后部调节器开至最大。
水平佩戴:头盔应该水平佩戴,不可前仰或者后翘。头盔后翘会遮挡视线,无法保护头的后部位置的安全性,头盔前仰会导致头盔无法保护前额位置的安全性。
调紧:将调节器旋紧,直到头盔不晃动并感觉舒适。
调整高度:调整头盔两侧织带黑色分叉扣的高度,使耳朵的位置正好位于前后两根织带中间。
调整长度:将下巴插口的位置调整好长度并扣紧,以下颚处留有一指空隙,为安全又合适的佩戴方法。
佩戴头盔的重要性
头部是人体最脆弱也是最容易受到致命伤害的部位,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时,对驾驶员的冲击力很强。在电动车交通事故中,不戴头盔的致死率远远高于其他因素。当事故发生时,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使受伤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不戴头盔头部损伤率是戴头盔的2.5倍,致命伤不戴头盔是戴头盔的1.5倍,头盔对于摩托车、电动车驾驶者来说,相当于汽车驾乘人员所系的安全带,是骑行者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
实际案例:银川市的智能头盔系统
银川市三区美团、哈啰、公交3家共享电单车企业启动智能头盔系统,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在车辆与头盔上安装智能感应系统,实现“戴盔通电、摘盔断电”,保障骑行者头盔佩戴率,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12月10日起,银川市三区美团、哈啰、公交3家共享电单车企业启动智能头盔系统,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在车辆与头盔上安装智能感应系统,实现“戴盔通电、摘盔断电”,保障骑行者头盔佩戴率,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11日早上,记者选了一辆银川微公交电单车骑行,扫码后拧动电门车辆无法行驶,并发出“请佩戴安全头盔”的语音提示。记者戴好头盔后,传来“车辆已通电”的提示音,这才顺利骑行。还车时,得按要求把头盔放入车筐才能操作还车,否则不能还车。
银川市城市管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此前,银川三区共享电单车也曾推行“戴盔通电、摘盔断电”措施,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头盔连线不方便,也存在骑行安全隐患。此后,头盔经过技术升级但不够完美,不戴头盔仍然可以骑行。此次新的智能头盔技术更完善,头盔上有两个及以上感应点,骑行人员必须佩戴,否则无法用车。
结语
生命只有一次,文明从我做起!让我们行动起来,“戴好头盔”“系好安全带”,做文明交通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用实际行动为文明骑乘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