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活检:揭秘肺癌早筛神器
肺结节活检:揭秘肺癌早筛神器
“医生,我这肺结节到底是不是肺癌啊?”这是很多患者在发现肺结节后的第一反应。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发现,但如何准确判断这些结节的良恶性呢?肺结节活检成为了关键一步。通过CT引导下的细针穿刺,医生可以直接从可疑结节中取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为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肺结节活检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肺结节活检?
肺结节活检,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穿刺等方法从肺结节中取出少量组织或细胞,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样本的病理特征,从而判断结节的性质。这种方法是目前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
为什么需要肺结节活检?
虽然影像学检查(如CT)可以发现肺结节,并通过大小、形态等特征初步判断其性质,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给出最终的确诊。据统计,大约95%的肺结节属于良性,而仅有约5%可能为恶性。因此,仅依靠影像学特征容易出现误判。只有通过活检获得病理学证据,才能最终确定结节的良恶性。
肺结节活检的过程是怎样的?
肺结节活检通常在CT引导下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停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一周,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医生还会训练患者进行平静呼吸。
定位穿刺:在CT引导下,医生确定最佳穿刺路径,然后用细针精准穿刺到结节部位。
取样:通过穿刺针取出少量组织或细胞样本。
术后护理:患者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医生会密切监测有无并发症,如气胸、出血等。
活检的风险大吗?
任何有创操作都有一定风险,但CT引导下肺结节活检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风险相对较小。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 气胸:发生率约10%~40%,大部分为少量气胸,可自行吸收。
- 出血:发生率约26%~33%,少量出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 空气栓塞:非常罕见,发生率在0.02%~0.05%之间。
医生会通过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术后监护来降低这些风险。
肺结节活检的意义
肺结节活检的意义不仅在于确诊,更重要的是它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依据。对于恶性结节,可以及早进行手术或放化疗;对于良性结节,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随着技术的进步,肺结节活检正变得越来越安全、精准。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并在医生建议下进行活检,是预防和及早发现肺癌的有效手段。记住,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