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创新高,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显著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31: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创新高,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显著

2023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再度飙升并创下新纪录。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已达到百万分之420.0,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1%。这一数据不仅令人震惊,更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全球变暖的脚步正在加快,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01

中国碳市场的崛起: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力量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其中,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无疑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自2021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中国碳市场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2024年全年配额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价年底收盘价为97.49元/吨,较2023年底上涨22.75%。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持续努力。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纳入发电行业,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亿吨,占全国总量比例约40%。生态环境部还发布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将2023年度的履约截止时间定为2024年底,实现一年一履约。通过配额交易,前两个履约周期推动电力行业总体减排成本降低了约350亿元。

02

标准计量体系:支撑碳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

为了确保碳市场的有效运行,中国在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方面也迈出了重要步伐。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

这一行动方案的实施,将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通过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等措施,中国正在构建一个更加科学、规范、透明的碳排放管理体系。

03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贡献

在全球范围内,碳市场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发布的《全球碳市场进展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有36个碳市场正在运行,覆盖全球18%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还有22个司法管辖区处于不同的考虑和政策制定阶段。

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不仅建立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还在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的上线,为社会各界开展碳排放核算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有效降低了全社会碳排放核算成本。

04

创新驱动: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路径

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技术创新无疑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中国政府在《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具体措施包括:

  • 加快氢冶金、原料替代、热泵、光伏利用等关键碳减排技术标准研制
  • 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清除技术标准
  • 出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量化与核查、相关术语等通用标准
  • 构建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地质封存全链条标准体系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可以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起来,用于其他生产过程或永久封存,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05

结语:全球合作,共创绿色未来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不仅在国内积极采取行动,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人类一定能够克服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如WMO秘书长席勒斯特•绍罗所说:“这些不仅是统计数字。浓度每增加百万分之一、温度每上升0.1度都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地球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