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大厨教你解锁传统牛肉新吃法
米其林大厨教你解锁传统牛肉新吃法
从古代祭祀用品到如今的餐桌美味,牛肉在中国经历了千年的演变。近年来,随着中西烹饪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牛肉料理在米其林大厨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顶级厨师如何在传承中创新,为传统牛肉料理注入新的灵魂。
萩本郡大:生牛肉鞑靼铜锣烧
在台北米其林一星餐厅INITA,日本主厨萩本郡大创作了一道令人惊艳的前菜——生牛肉鞑靼铜锣烧。这道菜完美融合了日本、意大利和台湾的饮食元素,体现了萩本“生于日本、历练于意大利、落地生根于台湾”的独特烹饪理念。
铜锣烧的外型灵感来自北意大利的传统菜Vitello Tonnato,萩本使用台湾在地黄牛制成的生牛肉鞑靼,取代了原有的牛犊肉片。为了保持整道菜柔润的口感,萩本选择将牛肉制成鞑靼而非肉片,并且每日坚持手工切制,以确保牛肉的新鲜度和细腻的口感。
这道菜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其呈现方式。萩本选用意大利设计品牌Seletti的盘器,盘面上的彩绘细节巧妙地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与菜品本身相得益彰。当客人切开铜锣烧时,内部渐层的视觉效果令人惊喜,仿佛在品尝一道艺术品。
许凡:陈皮灯影牛肉
成都米其林一星餐厅“许家菜”的主厨许凡,以创新川菜闻名。他独创的“青辣”味型,为传统川菜带来了全新的风味体验。其中,陈皮灯影牛肉是许家菜的招牌之一,展现了许凡对传统川菜的创新演绎。
这道菜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精湛的刀工和独特的调味。许凡将牛肉切得薄如蝉翼,几乎可以透光,再用多种香料腌制后风干油炸。陈皮的加入为这道菜增添了独特的香气,而麻辣鲜脆的口感则让人回味无穷。这道菜不仅考验厨师的刀工,更体现了对传统川菜调味的深刻理解。
安成宰: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韩国米其林三星主厨安成宰在《黑白大厨》节目中,对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真正的创新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在节目中,一位代号为“遭受低估”的年轻厨师,用最简单的材料和手法烹制烤牛肉,赢得了安成宰的认可。这位厨师朴政贤,本身也是一位擅长意大利料理的创新厨师,在首尔经营着葡萄酒吧“SUM”和比萨店“POG”。
通过这些米其林大厨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牛肉料理的创新并非易事。它需要对传统烹饪技法的深刻理解,对食材的极致追求,以及敢于突破常规的创新精神。萩本郡大、许凡和安成宰,正是通过这样的努力,让传统牛肉料理在现代餐桌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无论是萩本郡大的生牛肉鞑靼铜锣烧,还是许凡的陈皮灯影牛肉,都展现了米其林大厨们如何在传承中创新,为传统牛肉料理注入新的灵魂。这些创新不仅体现在烹饪技法和食材搭配上,更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现代审美的融合。通过他们的努力,牛肉这道传统食材,在新时代的餐桌上,正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