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乐享园林”项目:410处绿色空间惠及900万群众
江苏“乐享园林”项目:410处绿色空间惠及900万群众
近年来,江苏省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持续发力,其中“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建设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自2022年启动以来,这一项目已累计完成410处,覆盖全省94%的区县,让900多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色福利。
“乐享园林”项目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空间织补、功能植入和活力营造,重点推进群众身边的口袋公园、城市绿道、林荫空间等建设。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更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可休憩、可健身、可交往的活动场地。
创新建设模式,打造多功能绿色空间
“乐享园林”项目的一大亮点是其创新的建设模式。项目注重空间的复合利用,力求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在老城区和老旧小区周边,通过改造边角地和闲置地,建设了大量口袋公园,这些公园不仅提供了休闲空间,还融入了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成为社区居民的“健身房”和“游乐场”。
城市绿道的建设同样体现了这一理念。绿道串联起公园、居住区和商业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绿色出行的选择,也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和运动的好去处。在徐州,一条全长约4公里的和平路绿道,沿线经过多个居住区和商业区,成为周边居民的“黄金廊道”。
聚焦民生需求,精准布局绿色空间
“乐享园林”项目始终将民生需求放在首位。在项目选址上,优先考虑群众需求迫切的区域,特别是老城区和老旧小区周边。据统计,2024年,位于老城区和老旧小区的“乐享园林”项目比例已达到56%,有效弥补了这些区域绿地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的短板。
针对学校周边的特殊需求,江苏创新性提出建设公园、公厕、候学区“三件套”。据统计,三年来,近10%的“乐享园林”项目位于学校周边,成为家长等候时的“候学区”和孩子们的“自然课堂”。在宿迁青华中学附近,一座新建的游园不仅设置了休憩广场和家长等候区,还将儿童活动场地与景观小品、坐凳、廊架等一体化配置,打造了一个儿童友好的绿色空间。
共建共治共享,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乐享园林”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创新的管理模式。各地积极探索居民参与机制,引导群众全过程参与选址、建设、维护管理等环节。常州市推行的“社区园艺”“市民园长”等模式,让每一个口袋公园都选聘了“市民园长”,并通过“一园一码”平台,鼓励市民参与公园管理。
同时,各地还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园的后期运营,通过设置休憩驿站、城市书房等创意服务产业,增强项目的“造血能力”。在常州市景仁公园,通过引入园艺课堂、植物医院等服务,不仅丰富了公园功能,还为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展望未来,持续提升城市绿色福祉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组织开展“乐享园林”项目“回头看”,加强植物和设施的管护,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持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品质和效益。
随着“乐享园林”项目的深入推进,江苏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正从单纯的绿化向生态、生活、生产的“三生融合”转变。这些绿色空间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更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