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精强教授创新技术,降低甲状腺全切术后并发症
朱精强教授创新技术,降低甲状腺全切术后并发症
在甲状腺外科领域,有这样一位专家,他不仅医术精湛,更是在手术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显著降低了甲状腺全切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他就是米诺娃甲状腺外科首席专家朱精强教授。
创新技术,降低并发症
在甲状腺手术中,最令人担忧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是人体最小的内分泌腺体,负责调节钙磷代谢。如果在手术中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口麻手麻、抽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朱精强教授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和“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
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在切除甲状腺时,所有操作紧贴甲状腺固有被膜进行,从而保留甲状腺上动脉后支、中支及甲状旁腺的重要营养支。这种解剖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尤其是对于与甲状腺关系紧密的A型甲状旁腺。
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
这项全球首创的技术,通过在手术开始时将纳米碳注射入甲状腺组织内,使甲状腺及其引流区域的淋巴管及淋巴结被黑染,而甲状旁腺不会被染色。这种鲜明的对比使得医生能够更容易地识别和保护甲状旁腺,同时还能辅助淋巴结清扫,提高手术的彻底性。
实战案例:巨大甲状腺肿的成功切除
一位80岁的李奶奶,10年前发现甲状腺右叶良性结节,近两年结节迅速增大至76.355.970.1mm,压迫气管移位。朱精强教授团队为她实施了甲状腺右叶及峡部切除术,仅用一个半小时就成功摘除这个“拳头”大小的肿瘤,同时完整保护了血管和喉返神经。术后李奶奶恢复良好,无声音嘶哑、手足麻木等并发症。
行业贡献
朱精强教授不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还积极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他执笔编写了《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专家共识》等多个重要指南,为提高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四川省卫健委/科技厅学科带头人,朱精强教授在甲状腺外科领域的影响深远。他的创新技术和临床经验,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