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十七部委发文推动“以体强心”,体育活动成心理健康新助力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20: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十七部委发文推动“以体强心”,体育活动成心理健康新助力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委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其中,“以体强心”部分强调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那么,体育活动究竟是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个“心理调节秘籍”。

01

体育活动:心理健康的最佳拍档

科学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一项针对494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与锻炼总量不会导致心理应激。更有研究显示,身体活动对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达到了中效果量(d=0.51)。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缓解压力与焦虑:运动时,身体会释放内啡肽等“快乐激素”,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一项研究发现,规律性的体育运动可以降低心理社会压力,提高个体对压力的适应能力。

  2. 改善情绪: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有助于产生愉快、幸福的积极心理状态。有研究显示,运动对女大学生内隐和外显情绪的有益作用可能源于运动群体更善于运用情绪调节策略。

  3. 提升自信心:在运动中不断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过程,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通过设定目标和达成目标,青少年会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心。

  4. 促进认知发展: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还能提高学习和认知能力。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发育和神经元的连接,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02

学生运动员的双重挑战

然而,对于学生运动员来说,体育活动带来的不仅是好处,还有挑战。他们需要在学业和运动之间找到平衡,这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压力。研究显示,约22.3%的学生运动员面临抑郁风险,12.5%表现出焦虑症状。

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足球俱乐部为例,球队队长杜克·杜兰德表示,运动员们常常需要将运动视为一份“全职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学业。这种双重身份的压力,往往导致运动员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挑战。

03

实施建议:如何让体育活动助力心理健康

  1. 学校层面
  • 将体育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的运动时间
  • 开展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 建立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
  • 组织团队运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 家庭层面
  • 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 与学校合作,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 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参与运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1. 个人层面
  • 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循序渐进
  • 学会时间管理,平衡学业和运动
  • 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04

结语:运动让生活更美好

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和合理的安排,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运动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