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庙会:无锡首个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春节民俗活动
泰伯庙会:无锡首个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春节民俗活动
泰伯庙会现场盛况
泰伯庙会:无锡首个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春节民俗活动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代表作包含的众多项目之一,无锡泰伯庙会名列其中,助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44项的总数登顶世界舞台。
“中国春节入选世界非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溯源、活化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泰伯文化研究会会长吴新表示,泰伯庙会“打包”入列世界非遗,对泰伯庙会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将有很大提升,而以“德让文化”为核心的吴文化,包含了中国老祖先们的智慧。
泰伯庙会所在的梅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往年泰伯庙会有意识加入了舞龙舞狮、腰鼓、挑花篮等各类非遗、民间绝活流动表演,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保留城市吴文化的历史记忆。
泰伯庙会巡游表演
三千年前,泰伯“德让天下”定居梅里,建立了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句吴”,吴文化发祥地梅村因此有了“至德名邦”的美誉。泰伯庙位于梅村伯渎河畔,始建于东汉,现存主体为明清建筑。“鸣锣九响,击鼓九通;开启山门,恭迎先祖。”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泰伯生日)的泰伯庙会作为江南开春第一个庙会,在2014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无锡诸多庙会中最具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庙会之一。庙会吸引方圆数百里百姓,城乡百姓摩肩接踵、人头攒动,1800多年来“岁时致祭奉祀,历代不废”,是吴地风土风物、民间文艺、传统技艺等内容的展示交流。庙会呈现舞龙灯、踩高跷、抖空竹等民俗表演和民俗巡游。
泰伯庙会民俗表演
2024年巡游队伍中还新增了“春日宴”汉服队、“旗美锦瑟”旗袍队等。现场的桥、河、廊、廓,都以历史文化去命名,使得每一处建筑都成为吴文化的生动载体。2024年,泰伯庙会还安排了蔡阿水羊肉、钱氏古法酒酿、梅里水生面、茅塘桥猪头肉等地方美食,同时汇聚了各地的特色美食,吸引了来自无锡及周边地区的十余万海内外游人沉浸式游逛市集、观灯赏花、品尝美食,体验梅村特色传统年俗。
泰伯庙会美食摊位
如今,泰伯庙会已发展成为集祭奠仪式、农贸集市和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民间集会活动,更有海外华人华裔的“吴氏宗亲”和“至德宗亲”,寻根祭祖,使泰伯庙会成为维系祖国故土的文化纽带。
本文原文来自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