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证实纳豆激酶功效,每日8000FU可改善心血管指标
临床研究证实纳豆激酶功效,每日8000FU可改善心血管指标
纳豆激酶,这种源自日本传统食品纳豆的神奇酶类,近年来在健康食品领域备受瞩目。它不仅被广泛认为是日本人长寿的秘密武器,更在多项科学研究中展现出令人惊叹的保健功效。那么,纳豆激酶到底是什么?它如何作用于人体?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纳豆激酶的来源与提取
纳豆,这种看似普通的发酵豆制品,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纳豆最早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的《齐民要术》。随后,纳豆传入日本,并逐渐成为日本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纳豆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时间的磨砺和传统的智慧。首先,选用优质黄豆,经过8-10小时的浸泡使其充分膨胀。然后,将泡好的黄豆与纳豆菌(一种特殊的乳酸菌)混合,放入密封容器中,在30-40℃的恒温下进行发酵。这个过程通常需要6-12小时,在此期间,纳豆菌会分解蛋白质,产生纳豆特有的粘稠质地和酸味。发酵完成后,纳豆应立即冷藏保存,以延长保质期并保持其风味。
纳豆激酶,就是从这种传统食品中提取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它的发现,源于科学家对纳豆独特保健功效的好奇与探究。经过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纳豆激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其溶解血栓的能力,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纳豆激酶的保健功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了纳豆激酶的多重保健功效。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其在心血管健康方面的显著作用。
2024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国核心期刊《中华养生保健》第42卷第5期,发表我国第一份非药物的《NSKSD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应用疗效的临床研究》报告。
这项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团队领衔开展的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7例心血管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患者每日服用8000FU的NSKSD纳豆激酶,分别在基线、第30天和第90天进行采血检测,并进行影像学检查。研究结果令人振奋:
- 服用30天后,血浆黏度显著下降(P<0.05)
- 服用90天后,ADP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等多项指标显著改善(P<0.05)
- 影像学检查显示,大脑血流速度和流速差异常患者改善率分别为71.4%和87.5%
- 颈动脉内斑块和中膜增厚的改善比例分别为46.7%和42.1%
研究结论表明,NSKSD纳豆激酶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黏度,且疗效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这一发现,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心血管健康,纳豆激酶还具有以下多重功效:
- 调节血压与血脂:有助于降血压、改善血脂异常
- 增强免疫力:激活免疫细胞,提升机体抵抗力
-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血管硬化,维持血管弹性
- 促进脂肪分解:辅助减肥,改善代谢综合征
纳豆激酶与日本人的饮食习惯
在日本,纳豆不仅是餐桌上的常见食品,更被视为健康饮食的代表。日本人食用纳豆的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公元7世纪的奈良时代,纳豆就已作为军粮使用。如今,纳豆已成为日本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早餐中最为常见。
纳豆在日本的普及,离不开其独特的营养价值。纳豆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K2、膳食纤维以及多种有益菌群,不仅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还能促进钙质吸收,对骨骼健康大有裨益。此外,纳豆中含有的纳豆激酶,更是为其增添了独特的保健价值。
纳豆激酶的使用建议
虽然纳豆激酶具有诸多保健功效,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用。以下是一些使用建议和注意事项:
- 推荐摄入量:每日8000-10000FU(酶活力单位)
- 使用方法:建议随餐服用,可与温水或冷水一同饮用
- 禁忌人群: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应避免过量摄入
- 对大豆过敏者禁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纳豆激酶作为一种膳食补充剂,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在使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确保其适合您的健康状况。
纳豆激酶,这种从传统食品中提取的天然酶类,正以其卓越的保健功效,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作为心血管健康的守护者,还是日常保健的优质选择,纳豆激酶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然而,正如任何健康食品一样,合理使用、适量摄入才是关键。在追求健康长寿的道路上,纳豆激酶或许能成为我们值得信赖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