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都江堰生态保护:科技赋能,智慧管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35: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都江堰生态保护:科技赋能,智慧管理

都江堰,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江堰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多重生态压力。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生态保护措施,为这座古老水利工程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01

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革新

在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大厅内,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灌区的各类水情监测数据。这就是都江堰灌区的“智慧大脑”——数字孪生系统。该系统融合了27.6平方公里的二三维空间地理信息、23处水闸BIM模型以及各类水情监测数据,为水资源调度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数字孪生系统可实现对各河段来水量的分钟级预判。2024年7月24日,都江堰迎来近十年最大洪峰过境。依靠数字孪生系统的洪峰预演结果,防汛团队提前得到精确数据并制定了应对方案,成功保障了灌区的安全运行。

除了“智慧大脑”,都江堰灌区还有“慧眼”。为了加强灌区监管,实现安全运行,都江堰灌区实施“慧眼工程”,应用遥感监测、智能巡检、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建设89处AI视频识别点位、81处视频监控和163处工情监测点,推动无人机自动巡查试点,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监管监测体系。

智能化改造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也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据统计,都江堰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从0.516提高到0.576,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404立方米下降到347立方米,单方灌溉水的粮食生产力从1.58公斤增加到1.8公斤以上。

02

环境治理的全方位突破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都江堰市建立了严密的监控网络。目前,全市已建成2200米全封闭脉冲式电子围栏、19套移动式电子围栏、289套视频监控设备和27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控和全域实时覆盖监控。2023年,都江堰市城市水质综合指数排名成都市各区(市)县第一名。

空气质量的改善同样令人瞩目。都江堰市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30个,基本实现全覆盖立体化智慧监管。2023年,都江堰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5天、优良率83.6%,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均排名成都市第一。截至2024年10月24日,都江堰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250天,PM2.5浓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

03

未来规划:构建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

根据《都江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都江堰将构建“西北生态山林,东南田园水网,一心一轴多点”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其中,“西北生态山林”作为成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将强化生态保育、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东南田园水网”作为城乡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

到2035年,都江堰市域总人口将达77万人,城镇人口62万人,城镇化率80.5%。中心城区将构建“一城两翼、一核三轴”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以古城文化旅游服务为核心,以文旅和绿色制造业为两翼的发展格局。

都江堰的生态保护之路,是一条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通过智能化管理提升效率,用严密的监控网络保障安全,以科学规划引领未来发展,都江堰正以创新精神续写着这座千年水利工程的辉煌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都江堰必将以更加璀璨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遗产之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