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普及率86%居全球第一,安全性和适老化问题待解
移动支付普及率86%居全球第一,安全性和适老化问题待解
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率已高达86%,居全球首位。每天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达到85%,这一数字在2021年仅为78.3%,显示出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和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移动支付已深入商业消费、公共民生、投资理财等众多场景,其中餐饮食品、交通出行、民生服务等刚性消费场景的渗透率分别达到96.1%、76.9%和70.3%。在线上和线下支付场景中,支付宝、微信和云闪付是最常使用的支付工具,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一成的用户在付款时会选择使用数字人民币。
然而,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安全性是用户最关注的内容,占比高达74.2%。在实际遭遇过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用户中,59.2%的用户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41.2%的用户扫描过伪假条码,34.9%的用户遇到付款码泄露问题。尽管移动支付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水平有所提高,但安全风险仍不容忽视。
发达国家为何不普遍采用移动支付?技术因素并非主要原因。事实上,移动支付最早由美国发明并投入应用。从网络覆盖率来看,中国4G网络覆盖率为15%,美国接近100%,5G网络覆盖率中国为96.6%,美国为73.8%,双方差距并不大。真正的原因在于移动支付触及了商家和个人的避税需求。在发达国家,移动支付会让所有收益数据化,导致商家营收数据一目了然,无法逃避税收。对于个人而言,每次消费都要缴税,使用移动支付会使得个人缴税变得透明。因此,尽管移动支付更加便捷,但在便捷性和全民逃税避税之间,发达国家的商家和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移动支付的普及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也带来了影响。调查显示,60岁以上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同比增长46%,老年版及适老化改造效果显著。但仍有不少老年人在使用移动支付时面临困难。75.6%的用户曾帮助年龄较大的父母或其他亲友使用移动支付。用户对于适老版移动支付APP的功能优化建议包括放大字体、减少广告推荐、功能模块优化、家人大额交易二次确认、限制支付额度、增加语音播报等。这表明,尽管移动支付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但仍需不断优化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移动支付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引发了安全风险、隐私泄露等问题。对于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移动支付既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如何在推动移动支付普及的同时,解决这些问题,将是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